【釋義】“枕戈待旦”比喻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明。後用以“誓死抵抗”之意。

【出處】此典出自《晉書·劉琨傳》:“琨少負誌氣,有縱橫之才,……與範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劉琨,字越行,西晉末年魏昌人,具有豐富卓越的軍事才能,詩文也非常好。湣帝時,做過都督,統轄並、冀、幽三州的軍事。

年輕時,劉琨和祖逖關係很好,他們同做司州主簿,國家經常遭受外敵侵略,他們都立下大誌,準備為國效勞。兩個人常在半夜裏聽見雞叫便起床學習舞劍,以此鍛煉自己的本領。

後來劉琨聽說祖逖得到重用,立下戰功,他心裏非常激動,一連寫了許多封信給他的親友們說:“我平日‘枕戈待旦’,立誌要消滅凶惡的敵人。深怕祖逖先我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