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披:撥開。棘:多刺的植物。比喻在前進中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馮異傳》。

馮異是漢光武帝時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多次隨劉秀出兵,屢立戰功。可是每當論功行賞時,馮異總是默不作聲地獨自坐到樹下,從不去和別人爭功。時間一長,大家便送了他“大樹將軍”的雅號。

公元23年,馮異隨劉秀帶領數百騎兵遠征河北,一路十分艱苦。有一天,人困馬乏走不動了,劉秀便讓大家在路旁一個叫蕪萎亭的亭子歇腳。一進亭子,劉秀餓得坐在地上就昏昏睡去。馮異又累又餓,但他支撐著到附近的百姓家討了一些豆粥,恭恭敬敬地端到劉秀麵前,劉秀端起粥幾口便喝了下去,頓時消除了饑寒。

劉秀一行人來到南宮的時候,正值傾貧大雨,在風雨中瑟瑟發抖,好不容易找了所空房子,大家忙進屋避雨。馮異這時又設法弄來一些幹柴,攏火給劉秀取暖、烤衣服。隨後,又把牆角堆著的一些麥子煮成麥粒飯,先送到劉秀麵前。待劉秀吃飽後,馮異才和大家胡亂吃了幾口,繼續趕路。

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即位稱光武帝。他不忘“先主後己”的馮異,封馮異為陽夏侯,並委以征西大將軍重任,令他率軍平定關中。後來,馮異長期鎮守長安,權高位重,百姓都稱他為鹹陽王。這時,有人嫉妒馮異的地位並向劉秀上奏說,馮異的權勢太大了,應該提防他謀反。馮異知道自己被人參了一本,非常恐慌,忙給劉秀上疏,表白自己說:“過去在處境十分困難的時候,我做事都不敢有半點差錯,如今天下太平又被賜予爵位,我會更加謹慎行事,與陛下同心協力以保江山永固。

劉秀當即給他回信說:“我和將軍從公的方麵來說,是君與臣的關係;從私人感情來說,就好像父子一樣。我對將軍從無疑心,你何必懼怕呢?”

一次,馮異從長安專程來洛陽,朝拜光武帝劉秀。劉秀十分隆重地接待了他,並拉著馮異的手向文武百官介紹說:“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斬棘,定關中。”就是說,這位威風凜凜的馮將軍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簿官,為我打天下劈開叢叢荊棘,平定關中地區,是開創當朝的有功之臣啊!當下,劉秀重賞了馮異,並留他在洛陽住了十多天。從此再沒有人敢上奏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