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再也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是東晉的一個讀書人,他生活雖然清苦,但是樂於助人。

有一次,他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他有一個本家親戚,名叫王忱,當時也在建康。王忱聽說王恭來了,就到王恭住的地方去看望他,王恭一見,很高興拉住他在竹席上談話。

王忱坐在竹席上,覺得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席子編織得也很漂亮,他很喜歡。他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席子,就希望王恭能夠送一條給他。於是,他把竹席誇讚了一番,把自己的想法流露了出來。

王恭聽後,二話沒說就把那條竹席送給了他。王忱當然是非常高興,再三表示感謝,拿著竹席高高興興地走了。

哪知道,王恭就隻有這一條竹席,把它送給王忱以後,他隻好改用了草席。後來王忱知道了,感到很驚訝,也覺得過意不去,就去向王恭道歉,說自己確實不知道王恭就一條竹席。王恭笑著對王忱說:“您不知道我的為人,我就是一個別無長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