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比喻平時不動聲色,卻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淳於髡是戰國時齊國著名學者,他因家裏窮,年齡很大了還沒成家,隻好入贅到女家為婿。再加上他身材矮小,相貌醜陋,這在當時是很讓人瞧不起的。但他機智聰明,博學多才,從未受過屈辱。

齊威王即位以後,整天吃喝玩樂,醉生夢死,不問國政。文武群臣,也學著他的樣兒,荒功廢業,違法亂紀,遭致各諸侯國都來侵犯。在他即位後的幾年裏,三晉伐齊靈丘,魯國占領齊陽關,晉侵至齊博陵,衛奪齊薛陵,趙攻占齊甄地,齊國危在旦夕。在國難當頭之時,誰要是勸他改邪歸正,不是給關押起來,就是遭到責罵,有的甚至殺頭。

齊威王有個怪癖,喜歡聽笑話,猜謎語。淳於髡滑稽幽默,言語風趣,他打算用謎語來勸告齊威王。

一天,淳於髡來到宮廷求見齊威王。齊威王正在飲酒作樂,廳堂裏一群歌伎正伴著靡靡之音,翩翩起舞。齊威王正陶醉其中,見到淳於髡後很不耐煩,連說:“你沒看見我正忙著呢,有事明天再說。”

淳於髡說:“大王,我最近聽到一則謎語,特意來講給您聽。”

齊威王一聽謎語,高興地說:“好啊,快講,快講。”

淳於髡說:“咱們齊國有隻大鳥落在大王的庭院裏,三年的時間,它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隻什麼鳥嗎?”

淳於髡剛一講完,齊威王就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原來,齊威王以前荒淫無度,隻不過是個假象。當時齊國的政權掌握在卿大夫手中,他自己需要觀察、考察一下,哪個是忠,哪個是奸。

齊威王聽出淳於髡是用謎語諷喻他,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決心整頓朝綱,收複失地,振興齊國。

第二天,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入宮,嚴肅地說:“從今天起,我要整頓朝政,有功的,加以獎勵;對那些危害國家的,要嚴加懲罰。獎懲先從縣吏開始,你們說一說下麵縣吏的情況?”

大臣們吞吞吐吐,沒人能說出來,齊威王加重了語氣又問一遍,有幾個大臣說:“阿城縣令很好,即墨縣令最壞。”

齊威王下令全國72名縣令都到都城述職,還在大殿前放了一口大鍋,煮得滾開。大臣和縣令上朝後,齊威王把所知情況統統擺出來。下令將阿城縣令扔到滾開的大鍋裏煮了。

原來,齊威王早已派心腹將各個官員的情況摸透了。即墨縣令為人正直,從不賄賂大臣,因此無人說他好話,而阿城縣令荒廢縣政,巴結上司,行賄受賄,所以許多大臣為他說好話。

接著,齊威王又命令將幾個顛倒黑白的大臣也扔到鍋裏。從此,齊國上上下下,人人震驚恐懼,百官不敢為非作歹,都盡心竭力供職,齊國上下大治。同時,又收回了失地,加強了國防。二十多年諸侯國再不敢小視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