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原大戰(二十一)(2 / 2)

鳳岐煌沒有把話說得太直接,不管是偶遇還是另有隱情,但他確確實實收到了這樣一份情報,共和黨軍務總長和青聯黨軍委主席私下會麵,十六個小時內沒人知道他們的談話內容,此事非同小可,他隻得如實彙報。

淩嘯川得知這件事後神色變得極為複雜,盯著桌上的文件陷入了失神,他默許中統對軍統進行監視,說到底還是對非嫡係出身的軒上將有些猜疑,盡管他努力想把軒上將當成家人,但淩正的教誨卻讓他無法相信任何一個血緣之外的人,何況軒上將跟南方軍閥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鳳岐煌突然想起還有一條關於中央特科的情報沒有彙報,但看到淩嘯川心不在焉的樣子,他便悄悄退了出去,帶上房門後搖著頭歎了口氣。

大同,機電聲一陣一陣地響起,蕭遠山在韜光養晦的同時,也在尋找機會渾水摸魚,一麵對青聯黨政府在精神上加油打氣,暗中則向共和黨政府暗送秋波,活象一個錢鋪老板。

“報告,共和黨方麵發來密電!”機要員呈上電報。

蕭遠山接過電報時還有些差異,他細細看了起來,嘴角不自覺的也就笑了出來,這封電報中安撫之意明顯,不難看出淩嘯川準備從防禦轉為進攻的一方,也說明共和黨軍隊現在已經具備了決戰的實力。

“回電,三日內我方將派出代表赴綏遠詳談條約事宜!”

麵對青聯黨遞來的橄欖枝,蕭遠山自然樂意與之達成協議,但在兩黨鬥爭中,他還得繼續明哲保身,做到兩邊都不得罪。

1925年3月28日,晉綏軍秘密派出代表赴綏遠同共和政府簽訂西山條約,共和政府承認山西為晉綏軍自治省,隻要共和黨政府存在一日,就不會對山西采取軍事行動,晉綏軍地方政府也做出表態以示誠意,絕不插手兩黨間爭鬥之戰,始終保持中立。

京九鐵路永清縣路段,一截被炸翻的運輸列車車廂變形嚴重,巨大的炮彈坑把鐵軌都翹了起來,數萬名川軍沿著鐵路不知該走向哪裏。

“黃長官,現在到處都是共軍的小隊,我們這樣走下去也不是辦法!”副參謀翻開地圖,實在不知該怎麼辦了。

被喚作長官的那人泄了氣地哀歎一聲,解開隨身的包裹,裏麵是一件百姓的衣服,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換裝,士兵們都自覺地停住腳步,像他看去。

黃波濤,川軍四師師參謀,祖籍四川綿陽,是這支隊伍現下的最高長官,地道的四川人,從萬裏之外的綿陽帶隊參加北伐,走了萬裏路,行了千座山,此刻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弟兄們,你們別這樣看我,是我把你們帶出來的沒錯,可我也是被董長官拉到這裏來的,現在司令部已經拋棄我們了,我家人都在四川,我也隻能拋棄你們了!”

黃波濤說完,把原來的軍裝胡亂地包了起來,一腳踢得遠遠的,也不理會圍著他的士兵,推手撥開了人群,低著頭往滄州去了。

士兵看著他們的長官走遠,無家可歸的坐在地上,休息了很長的時間,卻沒有一個人繼續前行,一些旅團級的軍官也開始偷偷地換裝,隻可憐了這些士兵,需要的時候讓他們拚命,一旦成為累贅,便會棄如敝履。

孔傑帶領著三十五團二營三連的百餘名士兵,沿著鐵路向南追擊,不想正遇到了這支部隊,兩方人本能地舉槍相對,但對峙幾分鍾後,就在孔傑以為三連要被全殲的時候,川軍卻若無其事地繼續休息,有的幹脆睡起了大覺,倦戰之意明顯。

孔傑手心捏了把汗,弱弱地說了句:“繳槍不殺,我軍優待俘虜!”

離得最近的十幾名士兵當下就把槍扔到了一邊,拍拍屁股換了個地方,吃幹糧的吃幹糧,喝水的喝水,期間有很多將領已經如若無人的走了,就算三連想攔也攔不住。

孔傑幹脆收起了手槍,也示意部下抬高槍筒,主動走到一名川軍團長身邊坐下,遞了根煙過去,兩人很快熟絡起來,團長表示願意投降,但有個要求,不願留下的可以自由離開,共和黨不能尾隨追堵。

孔傑權衡利弊後,自作主張答應了團長提出的條件,並派人護送他們到滄州地界,保證沿途不會有人向他們開火,也算做到仁至義盡了。

團長見對方也是明事理的人,感激之餘,起身對眾川軍道:“兄弟們,共軍長官說了,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願留下的可以自行離開,想走的現在就走吧!”

士兵們開始互相傳達團長的意思,陸陸續續有一千多人離開了休息地,剩下九成人卻沒有起身,其實,在哪當兵不是當呢,何況川軍士兵們大部分筋疲力竭,留下的都表示願意服從共和黨。

一周後,經過十天的混戰,天津周邊最後一股川軍被獨立軍孔傑所部三連包圍繳械,殘餘勢力全部肅清,至此,天津戰役以共和黨完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