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問題的前提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一件事該怎麼辦,卻不明白這件事為什麼要這麼辦,這是忽視事物存在前提的常識思維。迂回思維要求我們站在事物存在的前提上來研究事物,來推動事物的前進。
廚房是家庭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用於清洗廚房用具的商品數不勝數,如洗潔精、去油靈、除油劑,等等。
有一家清潔劑工廠的老板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使用清潔劑為廚房去汙,不但效果達不到最好,而且讓顧客花費很大力氣,十分麻煩。於是,他想做一些改進。
一天,他看到妻子使用麵膜清潔麵部,忽然靈機一動,他想:
傳統的清潔產品都是從“洗”的角度去汙,清潔產品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有髒汙,怎樣才可以沒有髒汙呢?那就是想辦法防汙。
很快,他的工廠研製出了一種新的清潔用具:隻需將其均勻地噴在廚房用具表麵,5分鍾後會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它可以成功地阻擋灰塵和油汙。而當汙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隻需揭下薄膜,輕輕鬆鬆就能達到清洗的效果。
這種防汙薄膜立刻在清潔品市場上走紅,大受顧客青睞。
我們的常識思維不就是這樣嗎?東西髒了,就想辦法去洗,為什麼不想辦法防止衣服髒呢?同樣,在企業危機管理中,很多企業都做了危機公關和預警準備工作,但卻沒有反思,為什麼會出現危機,怎樣使危機不發生。其實,這都是由於對事物的前提分析不夠造成的,我們太重視結果了,太重視利潤了,所以將注意力都集中到結果中,將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從來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作為企業家和經理人,應該時刻保持足夠的思維敏銳性,不拘泥於形式,更不拘泥於一條道走到黑的單向思維,要盡可能地立足前提,立足事物發展的趨勢,迂回應對企業管理中的各種問題。
延伸閱讀
發一個月獎金
M公司是業內的翹楚,但是由於經濟疲軟,M公司年度的贏利狀況非常不理想。
但是員工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得比以前更賣力。
這使人事總監非常為難。因為馬上要過年,照往例,年終獎金最少加發兩個月,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今年效益不佳,頂多隻能發一個月的獎金。“這要讓多年來已被慣壞了的員工知道,士氣真不知要怎樣滑落!”
人事總監憂心地對總經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兩個月,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定好了,隻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
總經理也很為難:“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了兩顆,小孩一定會吵鬧不休。”
“對了!”人事總監突然靈機一動,“我有辦法了。”
兩天後,公司內部突然傳來小道消息:
“由於本年度業績不佳,年底公司要裁員。”
這一消息使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麵殺起。”上麵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隻怕從我開刀!”
但是,隨後總經理就辟謠:“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同一條船,再怎麼危險,也不願犧牲共患難的同事,隻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那不致卷鋪蓋走人的竊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的失落。
除夕將至,大家都做好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彼此約好拜年不送禮,以共渡時艱。過年前一天,人事總監突然召開各單位主管緊急會議。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麵麵相覷,心裏都有點兒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
沒過幾分鍾,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部門,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出一片歡呼聲,連坐在頂樓的人事總監和總經理都感覺到了地板的震動……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這位人事總監向員工們“坦誠相見”,這些員工的士氣就會大大滑落。但運用迂回思維, M公司卻轉化了問題,既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達到了公司的目的。可見,管理藝術其實是一種思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