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維盛宴,一切皆有可能4
華旗:跳躍式的象棋文化
華旗資訊,是一家老牌的IT企業,其做派低調,並不引人注目。消費者可能了解“愛國者”,但卻不了解締造愛國者的華旗所倡導的“象棋文化”。華旗的創始人馮軍以他獨特的方式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但卻鮮為人知。《商界》雜誌有一篇《華旗“象棋文化”的因與果》的文章,詳細論述了華旗的象棋文化,我們可以以此來分析華旗的成長曆程與思維方式。
華旗資訊,1993年創立,創業至今,年營業額增長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其閃存盤、移動硬盤、MP3播放器在國內市場成功超越三星、蘋果等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高居榜首,在MP4播放器、數碼相機方麵也取得了驚人的業績。這樣一個企業,其統帥馮軍卻說是“六無”企業。即:(1)無壟斷資源和政府背景,華旗的創業是馮軍用最原始的個體戶方式,抱著產品上門推銷,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2)無資金背景,馮軍200元錢創業,靠賣一個機箱賺5元錢一步步積攢實力,逐漸發展壯大。(3)沒有融資,迄今為止,華旗沒有任何外部資本市場的支持。(4)沒有對內施行股權甚至期權激勵。(5)沒有技術背景。既沒有紫光的清華背景,也沒有方正的北大背景,他們走的是聯想的貿工技道路。(6)無走私背景,在不少同行靠走私CPU、內存條牟取暴利的時候,華旗從來沒有做過這種“為富不仁”的事情。
那麼,華旗這樣一個“六無”企業是如何成為同業中的翹楚的呢?這樣一個近乎於用傳統經營手段運作新經濟的“異類”,其成功的運作和經營讓人不可思議。
毫無疑問,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背後都有獨特的企業文化,任何企業文化都體現了獨特的思維模式。華旗的企業文化是“象棋文化”,這種蘊涵著中西文化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反映的是一種迂回的跳躍式的思維模式。
華旗老總馮軍獨創性地在國際象棋中加入了兩枚中國象棋中的“炮”, 並且為此還申請了專利。這種中西象棋的結合式被馮軍命名為“愛國者象棋”,在行棋規則上,“炮”按照中國象棋的走法走,其他棋子依然按照國際象棋的規則進行。在華旗,每個人都要參加“愛國者象棋”的培訓,每周四下午18∶30~20∶30是例行培訓時間,這兩小時的培訓算作帶薪加班。培訓之外,華旗每個月還要舉行一次員工自由報名、中層以上幹部必須參加的愛國者象棋比賽,不僅獎品豐厚,比賽成績也被用來考核幹部。
這樣一種獨特的象棋文化,在國內外企業中恐怕絕無僅有。華旗統帥馮軍認為,象棋不僅是一種智力遊戲,更重要的是承載著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國象棋,在西方演變成國際象棋,在日本就成了日本象棋,在韓國則是韓國象棋。每個國家的象棋都代表自己民族的思維方式。例如國際象棋的“兵”攻到對方底線就可以蛻變成“後”或是其他更具攻擊性的棋子,這充分展現了西方思想對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視。而中國象棋中的“炮”則是中國人突出的迂回跳躍性思維的體現。華旗的象棋文化就是要實現中西合璧,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的確值得我們玩味。
“炮”是國際象棋中所沒有的棋子,也是華旗的象棋文化中唯一的中國元素,中國人的跳躍性思維的特性,在“炮”身上能夠得到完美體現。
華旗的快速成長就是依存象棋文化的跳躍式思維而進行的跨越式發展。跳躍是華旗文化的充分表現。從華旗的創業之始,馮軍的這種迂回跳躍性思維就充分顯現了出來。
華旗最早經營的產品品牌是“小太陽”機箱。在“小太陽”機箱得到市場認可的時候,國內各類假冒偽劣機箱也打著“小太陽”的旗號搶占市場,華旗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按照常規思維,一般企業都會采取打假的方式來維權。而馮軍卻毅然放棄“小太陽”,公司所有產品一夜之間全部改為“愛國者”。馮軍認為,這樣做就能徹底擺脫與假冒產品無休無止的糾纏。與其花大量精力去打假,不如重塑一個品牌,並植入更高技術和附加值,從開始就做好品牌維護工作,避免品牌管理失控。這就是馮軍迂回跳躍性思維的最初運用。
華旗一開始的發展模式是學聯想的“貿工技”道路。但馮軍更是跳躍式的鋪展業務,其重心放在銷售和研發上,產品生產則徹底實現了外包。目前,華旗與國內幾百家製造工廠簽訂了生產合同,華旗提供技術設計、品牌形象,組織簽約OEM廠家生產。
MP3大戰中,華旗總結出經驗:必須改變發展模式,及時跳躍,重視技術研發,進行自主創新。現在華旗每賣出一批新產品後,很多國內外廠家就會購買華旗產品做模仿研發,6~8個月後仿製品就會大量上市。華旗對此的應對之道是繼續創新,隻要保持領先6~12個月,市場主動權就仍然把握在自己手裏。在IT業內,競爭異常殘酷,必須跳躍式發展,否則就會被超越。華旗的產品更替非常迅速,華旗試圖影響到每個地區、每個階層的銷售意向,因此促使華旗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用多元產品結構贏得不同用戶的支持。有人把華旗的這種多元產品結構總結為袋鼠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