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統治階層貪腐是甲午戰爭重要敗因(3 / 3)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劉公島上合法擁有衙門、公館,還另在島上蓋房出租。有材料說,丁汝昌自蓄家伶,在家裏演戲,耗費30萬兩。海軍紀律廢弛,軍官和士兵不住艦上而在岸上住宿者,一船有半數。

甲午戰爭期間,李鴻章本人是否貪汙,尚無確切證據。不過,當時的外國記者曾言,一些外國軍火商為了推銷軍火,大肆行賄,他們與李鴻章的部屬和翻譯交朋友,賄賂李鴻章的幕客和門房,甚至拜訪李鴻章的廚師和理發師。當然,也免不了拜訪領事和外交官,給他們送錢送物。賄賂這些人幹什麼?《泰晤士報》報道:“旅順、威海既造炮台,其安置於台上之炮,竟有不堪一放者。其經售炮械之人,固儼然顯官也,隻知七折八扣,售者又因以為利。假如一炮也,報銷千金,經手者侵蝕二三百金,售主則以但值五六百金應命。”顯然,參與購買炮械的相關官員從中貪汙數量巨大。貪汙受賄的結果,就是炮械不堪使用。這就與甲午戰爭的失敗直接有關。

文官愛財武將惜死

李鴻章未必是幹淨的。1896年為賀俄皇加冕典禮,李鴻章曾訪問俄國京城聖彼得堡,在那裏與俄國外交部簽訂了《中俄密約》。其間,俄國是否賄賂李鴻章,一直聚訟紛紜。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否認有此事,但俄國外交部副司長沃爾夫卻持肯定態度。他說,李鴻章同維特在條約上簽字以後,還在口袋裏裝上200萬盧布回到北京。羅曼諾夫在1928年出版的《俄國在滿洲》一書中,根據俄國財政部的檔案指出,維特曾向李鴻章麵允300萬盧布的賄賂,但當時並未付款,直到1897年初才在上海交付了100萬盧布。看來,李鴻章拿俄國人的賄賂、出賣國家利益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1894年9月平壤潰敗不久,給事中餘聯沅瀝陳李鴻章六大罪狀,說他以投靠洋人得功,終身不肯改變。此次戰事一起,就胸存求和成見,並無戰誌。李鴻章在中日開戰前,把希望寄托在列強調停上。他首先請求的恰是俄國駐華公使,請俄國幫助調停。調停時間長達一個半月,清廷卻不認真做戰爭準備。平壤大敗後,李鴻章眼看局勢於己不利,又忙著請列強調停和局。日本在外交上應付調停,在軍事上一步也不放鬆,處處掌握主動。曆史事實證明,李鴻章把戰爭前景寄望於列強調停,但調停並沒有把中國帶進和局。

赫德在戰爭爆發時說:“戰爭駭人地向毫無準備的我們襲來,李鴻章所吹噓的艦隊、要塞、槍炮和人力,都已證明遠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樣厲害。”“外交把中國騙苦了,因為信賴調停,未派軍隊入朝鮮,使日本一起手就占了便宜。”

海軍如此,陸軍也好不到哪裏。淮軍將領葉誌超從朝鮮牙山敗退到平壤,通過李鴻章謊報大勝,還得到了朝廷兩萬兩白銀的獎賞。一萬多清軍守不住平壤,數萬清軍守不住鴨綠江防線,讓日軍長驅直入。遼東、山東半島都讓日軍平靜登陸,大連灣設防堅固,旅順號稱鐵打的,防守將軍七八個,居然抵擋不住。海城守衛戰,數萬清軍被少數日軍打敗。將軍們不是一個都沒有抵抗,但諸多將領見敵逃竄卻是事實。這些將軍們平時克扣軍餉,戰時不為國家賣力,隻顧個人生命安全,貪腐在其中起了哪些作用,也可以想見。

總之,甲午戰爭給予中國的打擊是世紀性的。失敗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但政治腐敗、貪汙橫行,的確是無法排除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