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教育方法篇:培養完美女孩的關鍵方麵4-2(3 / 3)

二是時間要適宜。

零用錢可以選在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開始給,如小孩上學的第一天等,告訴孩子這筆錢的用處,並使她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責任,之後可以定期發給。根據孩子的年齡,對不同階段的兒童零用錢發給的數目與時間可以不同。

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金錢的運用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學習,它深深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與人格、心理的發展,無論采取過度限製還是過度放任的做法,都不太妥當。給孩子零用錢,並非隻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而是能夠教會孩子具有經濟頭腦,也能夠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且這類教育宜早不宜遲。受到良好金錢觀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對金錢抱有正常的心態,才能處理好人與金錢的關係。

赫甫洛斯說,“控製一時一事的欲望和衝動、耐心等待、不亂花錢,既可培養孩子對理財的自製力,又能讓孩子學會把錢用在刀刃上。”讓每個孩子合理支配零花錢,懂得為自己的財產做規劃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不但能初步形成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而且為將來生活的得心應手打下堅實的基礎。

鼓勵女孩成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有些父母為了女孩的未來著想,總是對女孩過度保護,不要過分強調培養“聽話”的女孩,而是應鼓勵女孩多去探索去實踐,培養女孩的冒險精神。

女孩非常頑皮,像男孩子一樣瘋。一天晚上,一家三口正在不聲不響地吃飯,女孩突然開口說:“我找到了一個鳥窩!”

正吃飯的母親抬起頭,瞪大了眼睛,父親也聚精會神地聽女兒說話。女孩很高興,指手畫腳地講了起來。

她說,今天下午趕著羊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金翅雀從一棵大白鬆樹樹冠裏飛出來。她就在濃密的樹枝裏搜尋,終於發現在高處一根樹杈上有一團烏黑的東西。

她把羊拴在樹上,開始往鬆樹上爬。巨大的鬆樹又粗又高,她那小小的身子緊緊貼在樹皮上,慢慢往上挪動,每一回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抱住,接著兩條腿盡量往上蜷,最後才停下來,四肢牢牢抓住堅硬的樹幹,用了很長時間才爬上去。

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

就這樣,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聽著,仿佛看見:女兒爬到樹上,用兩隻天真的眼睛看著鳥蛋——窩裏僅有一個鳥蛋。她拿起鳥蛋以後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蛋殼得到了女孩嘴唇上的這點熱氣,突然從中間裂開了,裏麵露出一個還沒有長羽毛的金翅雀。

隨後,女兒滿懷憐愛地把小鳥放到毛茸茸的鳥巢裏,從樹上下來了。她心裏非常高興——發現了一個鳥窩!

這個世界充滿了機會,女孩同樣對它們充滿了好奇。家長要像重視男孩那樣保護女孩的冒險精神,鼓勵女孩做探路者,而不是模仿者和追隨者。

不讓女孩冒險,就不能使其渡過人生的大危險。

來自現實教育的報告指出,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鉛筆,上版畫課時,讓孩子帶雕刻刀,馬上就把手劃破了。削鉛筆乃是電動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製品,沒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體驗危險,也就不會產生回避這種危險的智慧。這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可以說人類的曆史就是反複與這種危險進行鬥爭的曆史。

當然沒有必要讓女孩平白無故地去冒險,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培養女孩克服一定程度危險的機會。女孩未必一輩子都能在安然的環境中生活,應當盡量讓她去體驗,讓她增強適應能力,這也是父母所應盡的責任。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冒險,都需要麵臨失敗。其中,也許有些女孩失敗的次數比較多,家長也會由此變得不安,他們擔心女孩的前程,於是處處防患於未然,不讓女孩失敗。

要鍛煉女孩的勇氣,常常對父母自身的勇氣是一個考驗,他們往往對女孩的安全過於憂慮,為防止萬一發生危險,而寧願犧牲女孩鍛煉的機會。然而,父母更多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萬一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傷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來的打擊,所以為求保險而加倍保護,造成女孩缺乏勇氣的弱點。

父母應當多鼓勵女孩,少打擊女孩。比如女孩的腳還蹬不到自行車蹬子就想騎車,從未離開過父母就想和同學一起去郊遊時,不要輕率地否認女孩要想試一試自己能力的努力,不要說“不行,太危險了”之類的話。

相對來說,一個缺乏冒險精神的女孩,就像溫室裏長大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吹打。

冒險,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正是它一步步地把孩子從脆弱引向堅強。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連串的冒險的過程。孩子正是在一連串的冒險中學會了勇敢,鍛煉了體魄,增長了智慧,開發了潛能,形成了創造力。

所以,培養女孩的冒險精神,要從小做起。做父母的,應該鼓勵女孩做各種有益的遊戲,支持女孩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不要害怕女孩會摔跤,爬起來女孩的腳步會更穩健;不要擔心女孩會受傷,經過摔打的體魄才更強健。

同時,家長作為女孩的效仿對象,還要在女孩麵前多展示堅強、勇敢的一麵,讓冒險精神永遠伴隨在女孩的左右,並成為她們人生的主旋律。

其實,女孩正是在不斷冒險中增強了勇氣和信心。這種積極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家長培養出來的。

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成為探路者,勇於冒險,而不是模仿者。

父母可以隨時鼓勵女孩去探索、去實踐,不要對女孩的嚐試大呼小叫。根據女孩的不同年齡,讓女孩去完成具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女孩有了發現要及時讚揚,以鼓舞孩子的探索精神。

鼓勵女孩永遠都要坐前排

父母應該培養女孩積極進取的心態,鼓勵女孩勇於競爭。讓女孩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贏得人生的成功,從小就應該學會凡事都去競爭,努力比別人做得好。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裏,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

父親經常對她說:“孩子,永遠都要坐前排。”——父親極力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裏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

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拚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還名列前茅。

其實,瑪格麗特不光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麵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風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如此,40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作為家長,可能很多時候出於愛女之心,而忽視了鼓勵女孩去競爭,培養女孩的競爭意識。

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了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

那些最終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理想變成了行動。

當女孩在學校時主要麵臨的學業上的競爭,競爭也很激烈,不過這種競爭卻不涉及學生彼此間的經濟利益,不產生實質上的利益衝突。然而當女孩走上社會就要參加社會競爭,這種競爭主要圍繞利益博弈而展開,從競爭的規則到形式,都與在學校的競爭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種“真刀真槍”的競爭,所以很多女孩一出校門,剛一參與這種競爭,很快就敗下陣來,因為她們根本不習慣這種競爭。

作為家長,他們一方麵要讓女孩了解這種社會上發生的生存競爭,另一方麵,還要幫助女孩形成敢於競爭的習慣。女孩的“爭強好勝”應被家長視為一種好的品質,加以積極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當競爭成為女孩的一種習慣,那麼女孩不僅能承受競爭所帶來的壓力,還能成為競爭中的勝利者。

所以,在女孩即將踏入社會之前,應讓女孩參與競爭,使其敢於競爭,習慣社會的“叢林法則”,因為競爭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