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教育方法篇:培養完美女孩的關鍵方麵3-2
貼近大自然,拜大自然為師
“讓孩子歸於自然”是德國《卡爾·威特的教育》的作者老卡爾·威特的教育主張,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他就帶著孩子去外麵呼吸新鮮空氣,給孩子講古老的傳說,讓孩子對自然充滿親近之情。
天生的好奇心會驅使女孩去大自然中發現生命,但是家長往往擔心孩子受到意外的傷害或者過敏,加上城市遠離自然,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就非常有限了。
這其實是女孩童年的一種遺憾,女孩不僅可以在大自然中開闊眼界,豐富知識;而且可以認識到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情操。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也是孩子童年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自然不僅對培養女孩高雅的審美情趣、超人的創造才能獨具意義,而且是發現與培養藝術神童的最佳途徑。
在讓女孩參加各種審美活動時,家長能及時發現蘊藏在女孩身上的藝術天賦與才能,還能讓這些天賦與才能得到及時的培養和發展。
例如,在女孩進行音樂活動或美術活動時,家長能發現那些對音樂或美術具有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表現能力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在專家、教師和家長的培養、訓練下,有可能成為音樂或美術領域的優秀人才。
當大自然毫無保留地呈現在眼前,天空的高遠、流水的清澈、小鳥的歡快歌聲、山峰的綿延磅礴都能激發心靈的愉悅。
《藍色多瑙河》、《月光奏鳴曲》、《沁園春·雪》等傑出的作品,無一不是在大自然的感觸下創作而成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能夠聽懂俞伯牙的高山流水的人,也隻有鍾子期一個,因此,知音才難能可貴。
要激發女孩對大自然更深的體驗,需要家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將孩子引入自然中,隻是最基本的一步。隻有調動女孩的情感,才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
首先,家長自己要能夠體會到自然的美麗,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女孩,引導女孩領略大自然的美,使她從興奮、愉快這些單純的情感發展到更高的情感層次——美感,並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感,以及用自己的創造性工作表現這種大自然之美的欲望。
其次,在引導女孩欣賞自然景色時,要學會一語道破的本領,用簡練的語言向女孩仔細描述景色,幫助女孩去接觸形容詞,比如“遼闊”、“寬廣”等,讓女孩在看到景色的時候,能夠與相應的感情詞彙聯係起來。
在女孩觀賞自然風光時,也可以用兒歌來啟發女孩的情感,使藝術語言和眼前的風光景致融合在一起,進一步啟發女孩的靈感與想象,加深女孩對大自然之美的體驗,把她的思想感情帶到優美的境界中去。讓女孩專注於一隻螞蟻、一堆石頭,既可以培養她的注意力,又能讓她對各種物體的記憶深刻。
另外,家長也可以帶著女孩到接近大自然的農村去,讓她了解播種和收獲,看到勞動之美,並且認識各種糧食、蔬菜,避免“米是一袋一袋地長在田裏”的常識錯誤。
讓女孩投入大自然之懷抱,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看到山間的霧靄、小草上的露珠、漫天的彩霞、嫋嫋炊煙;聽到小河的水聲、牛羊的叫聲、蟲鳥的鳴啼;聞到蕩漾在田間的泥土清香,莊稼、草木散發的芬芳;品嚐新鮮的瓜果蔬菜,幫助女孩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之美,以此促進女孩智能的發展,培養她良好的審美能力,以及熱愛農村、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告訴女孩馬上行動
一個女孩其實不比男孩缺少什麼,女孩同樣可以擁有比男孩更宏偉的夢想,要想使宏偉的計劃不是永遠停留在紙上的藍圖,女孩就要用行動把它變為現實。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那麼做。
女孩子如果隻是沉浸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夢想著天上掉餡餅兒,而不是腳踏實地地付諸行動,那麼幻想恐怕永遠都是幻想。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上掉餡餅兒的事的確有,但它不一定偏偏就掉在我們頭上。要想獲得成功,隻有辛勤地耕耘、勞作。
一張地圖,無論多麼詳實,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主人周遊列國。隻有行動才能使地圖具有現實意義!
從前,有一個優秀的女孩叫莎麗?安東尼奧,她是大學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全校的師生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彙中成為一名優秀的主角。
當天下午,莎麗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尖銳地問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彙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
莎麗仔細一想:“是呀,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百老彙的工作機會。”於是,莎麗決定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彙闖蕩。
這時,老師又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什麼不同?”莎麗苦思冥想了一會兒,對老師說,她決定下學期就出發。老師緊追不舍地問:“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一樣?”
莎麗有些暈眩了,想想那個金碧輝煌的舞台和那隻在睡夢中縈繞不絕的紅舞鞋……她終於決定下個月就前往百老彙。
老師乘勝追擊地問:“一個月以後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同?”莎麗激動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說:“好,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準備一下,我就出發。”
老師步步緊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彙都能買到,你一個星期以後去和今天去有什麼差別?”
莎麗終於雙眼盈淚地說:“好,我明天就去。”老師讚許地點點頭,說:“我已經幫你訂好明天的機票了。”
第二天,莎麗就飛赴到全世界最巔峰的藝術殿堂——美國百老彙。當時,百老彙的製片人正在醞釀一部經典劇目,幾百名各國藝術家前去應征主角。按當時的應聘步驟,是先挑出十個左右的候選人,然後,讓他們每人按劇本的要求演繹一段主角的對白。這意味著要經過百裏挑一的兩輪艱苦角逐才能勝出。
莎麗到了紐約後,並沒有急於去漂染頭發、買靚衫,而是費盡周折從一個化妝師手裏要到了將排的劇本。這以後的兩天中,莎麗閉門苦讀,悄悄演練。正式麵試那天,莎麗是第48個出場的,當製片人要她說說自己的表演經曆時,莎麗粲然一笑,說:“我可以給您表演一段原來在學校排演的劇目嗎?就一分鍾。”製片人首肯了,他不願讓這個熱愛藝術的青年失望。
而當製片人聽到傳進自己鼓膜裏的聲音,竟然是將要排演的劇目對白,而且,麵前的這個姑娘感情如此真摯,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時,他驚呆了!他馬上通知工作人員結束麵試,主角非莎麗莫屬。就這樣,莎麗來到紐約的第一天就順利地進入了百老彙,為自己的夢想穿上了紅舞鞋。
有一位心理學家多年來一直在探尋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發現了兩種本質的力量:一種是在嚴格而縝密的邏輯思維引導下艱苦工作;另一種是在突發、熱烈的靈感激勵下立即行動。
當可能改變命運的靈感在世俗生活中噴發時,絕大多數人習慣於將它窒息,而後又回到原來的生活常軌: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照常做什麼。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內在的衝動是人類潛意識通向客觀世界的直達快車。
威廉?詹姆斯說:靈感的每一次閃爍和啟示,都讓它像氣體一樣溜掉而毫無蹤跡,這比喪失機遇還要糟糕,因為它在無形中阻斷了激情噴發的正常渠道。
如此一來,人類將無法聚起一股堅定而快速應變的力量以對付生活的突變。
世間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萬事俱備”隻不過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詞。一旦延遲,愚蠢地去滿足“萬事俱備”
這一先行條件,不但辛苦加倍,還會使靈感失去應有的樂趣。以周密的思考來掩飾自己的不行動,甚至比一時衝動還要錯誤。
所以,家長要教育女孩馬上去做!親自去做!這是現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規劃和藍圖都不能保證你的成功。
讓女孩知道,很多事業有成的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規劃出來的,而是在行動中一步一步經過不斷調整和實踐出來的。因為任何規劃都有缺陷,規劃的東西是紙上的,與實際總是有距離的,規劃可以在執行中修改,但關鍵還是要馬上去做!根據女孩的目標馬上行動,沒有行動,再好的計劃也是白日夢。讓女孩現在就動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