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降降壓,輕鬆工作(3)(2 / 3)

不就是因為宣泄者的方式不正確嗎?由此可見,莫名其妙地宣泄,隻能夠被看成是一種糊塗,一種可憐巴巴的“孩子氣”。

其實,一個人有了苦惱就應該宣泄,但是一定要注意選擇理智而道德的方式。

正所謂讓清涼的春風把苦惱吹跑,讓夏日的流水把苦悶衝走,讓優美的歌聲給你詩意,讓書中的樂趣送你安定。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趕走“苦悶”,難道不是一種人生的境界與智慧嗎?

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並不是所有的方法對你都適合,我們一定要自己創造一些宣泄方法。

在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當中,你可能經常會與別人發生一些矛盾或者是衝突,而這樣就很容易讓人發怒。如果我們能夠把心中的不滿,或者是對對方的意見坦率地講出來,這樣既可以發泄憤怒,還可以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來增強同事之間的團結。也可以把你在工作當中的苦悶講給自己信得過的朋友,以便得到朋友的安慰等,這樣的釋放方式都是非常可取的。

在日本,由於人們被高度壓抑,所以日本的商人們發明了一種付錢砸東西的“解脫室”,專門提供給那些怒氣難扼又無處發泄的人。

來到解脫室的人是需要付費的,依照費用高低可以拿到各種陶瓷花瓶、器皿或小雕像,客人通常會先在上麵寫上自己痛恨者的名字,邊破口大罵邊將手中的東西往牆壁用力砸去。

不過,砸東西、踢家具等借著外物轉移情緒,雖然是可以達到暫時緩解怒氣的目的,但是許多人還是會擔心這樣一種類似暴力行為的發泄方式,會不會造成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存在暴力傾向?

專家通過分析發現,如果不去察覺情緒的細微變化,而一個人總是以這樣的宣泄方式進行排解,其實怒氣並沒有真正被消化,反而還會形成一種惡習,重複發生。

由此可見,當你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心情越來越糟糕的時候,不妨與家人、好朋友,或者是其他人聊一聊,傾訴是改善不良心情的最好方法。

但是這個時候也需要注意原則,掌握分寸。不能夠說的隱私、涉及人際關係的事情、麵對的是不能對其暢談的人等,千萬不能夠因為圖一時心情痛快就全部說出去,以免為自己以後留下麻煩。

大家熟知的“阿Q精神”其實也是一種宣泄方式。任何事情都想開一點,實際一點,不要考慮太多事情,不然的話隻會讓自己越想越煩惱。特別是對於某些事情,把它想到最壞,並且告訴自己:“不過如此,還能夠怎麼樣?”這樣你可能反而感覺自己比以前輕鬆了。

跑江湖的人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這話聽起來著實讓人覺得害怕,可是江湖人士這種灑脫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鑒的。

不要忘記休息的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員工,但是目前公司卻沒有足夠重要的工作讓大家忙碌起來,那麼你應該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非常有本事,開始尋找一些有價值的工作去做。

比如,你可以安排一次意見調查,或者是準備一次測驗,修改政策手冊,重新組織檔案係統,改變標準人事表格,整理一些煩瑣的文件,召集一次會議等等。不然的話,如果你根本無法找到什麼具有建設性的工作,那麼你可能就會閑著無聊,去找其他部門或者是別人的麻煩。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休息等於是在浪費時間,可是到了後來我們才發現,如果一個人不注意休息那麼必然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斯蒂芬曾經感慨地說:“中國古人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一個人身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他就好像是上緊發條的鍾表。所以我們應該記住,弦繃得太緊,是會斷的。特別是在工作當中注意調節與休息,這樣不僅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對事業也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