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的時候上班就好像是演戲。好演員能夠很快“入戲”,還可以分清戲裏與戲外這一界限,並且還看不出虛偽的矯揉造作。他們能夠收放自如地執行工作,把自己原來的情緒先放在一邊,專心配合領導、同事的工作要求,從而表現出適當的情緒,製造出一個輕鬆、融洽的氣氛,這樣既利於同事表現出合理的情緒,也無疑會讓自己更受同事的歡迎。
毫無理智地放縱自己的情緒,這實在是聰明的職場人士不應有的行為。但是遺憾的是,學曆高、能力強、經曆多、見識廣,未必能夠改善一個人的人際處境,他們照樣會陷入苦悶。
尼瑪在美國中部一家大型製造公司做了四年的人事官員,他有一個體麵的心理學學位。他自稱適度自信,性格外向,對自己的生活道路大體上是樂觀的,工作順利,婚姻幸福。但是,他卻常常陷入一種莫名的不快當中。
尼瑪承認:“我總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我在工作當中並不非常受歡迎,因為我對同事們從來沒有真正的親密感。或者是在內心深處我不相信任何人。即使跟妻子在一起,我大多數的時候也都是小心謹慎。當有的人直截了當地向我請教問題,我通常是閃爍其詞。作為人事官員,我需要人們的支持和信任。但是我總感覺他們有點兒躲著我,甚至提防我。或者他們是在回報平日裏我對他們的喜怒無常和神經質吧。”
尼瑪的想法其實沒有錯,恰恰就是因為他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才讓人覺得他有神經質,同事們才躲著他。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瑪瑞是一個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她同丈夫離婚了,與十多歲的兒子和女兒一起生活。她的煩惱是:“我總是無法克製向別人發脾氣,雖然事後經常後悔,但是又總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惡劣情緒。我們辦公室的職員流動很快,所以對大多數的人很難有真正的了解,而我會周期性地與這樣或者那樣的人發生口角。我有的時候試圖強硬些,也試圖親切愉快些,可是什麼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強硬,他們就怨恨不滿,並且予以回擊。而如果我態度可親,他們又會覺不得我軟弱可欺,想趁機利用我。
我在家裏的問題也無法解決。我的孩子們都怨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工,微作上,他們非常失望。但是令我自己更失望的是,我付出了這麼多的代笑工價,但是卻仍然得不到同事們的理解和擁戴。為此我曾經失落至極,也認作真考慮過辭職。可是我在個人生活上已經感覺非常失敗了,如果現在辭職,那麼我在事業上也失敗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尼瑪與瑪瑞顯然都是成功的職場人員,他們的工作涉及管理其他同事,並且又離不開他們的支持和擁護,他們要麼有不錯的學位和職位,比如尼瑪;要麼有長期的工作經驗,比如瑪瑞。他們的共同症結就在於不能夠信任同事,尊重同事,無法良好地管理、控製自己的情緒,結果既傷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在這個世界上,類似的人物並不少見。許多職場人員都容易有這樣的感覺:隻要是某一件事情搞糟了,那就一定是別人的過失。
不過尼瑪和瑪瑞有一點要比許多具有同樣問題的人更勝一籌,那就是他們認識到事情並不如意,而過失或許在他們自己身上。
由此可見,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是多麼的重要,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學會控製情緒這才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任何事情都要看得開
在日常的工作當中,總是有許多人遇事不能夠釋懷,看不開,放不下,所以他們的情緒經常起伏,時常發泄不滿的情緒。如果你也是這樣,那麼從現在開始,請記住一句話:“職場當中的任何事情都要看得開。”
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而現實生活和工作當中,總是有人不願意退這一步,其實這些人就是犯了看不開的毛病。結果,就因為這一點而貽誤了事態好轉的時機,甚至最後是作繭自縛,導致了一幕幕人間的悲劇。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身處的環境能夠從早到晚都是晴空萬裏。
一個樂觀聰明的人往往會去尋找快樂,並且通過快樂來驅散愁雲。當他們遇到高興的事情,則會迅速告訴給親人和朋友,在分享當中把快樂帶給更不多的人。他們不會給自己和家人設置心靈障礙,更不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生氣的小事而斤斤計較,他們總是能夠定期清理心中的垃圾。
有些人喜歡說“看破紅塵”,其實人生是不能夠“看破”的,而應該笑工“看開”。因為一看破就會非常消極,無所作為,但是人也不能夠斤斤計作較,不然就會經常不愉快,經常痛苦。
其實“看開”就是說:“我不會經常倒黴的,就是這次,別人也許也遇到過,隻是他遇到的時候我不知道而已。”這樣進行自我安慰之後,你就不會覺得別人都是那麼好運了,更不會覺得自己是那麼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