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一。
李景明按時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張羅著開會。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發展規模經濟。會議開成了第三次經濟工作會議,雖然是非正式的。
問題的關鍵,他已經事先對湯巧做過承諾,答應尋個機會幫她,讓她能夠發揮所長,這才是側重點。
會議繼續進行。他的心裏,思慮個不停。
他的策略是,在談大問題之前,先談一些小問題,最終取得一定的進展。
伍小元在發言:“鄉村的產業資源,原來我也以為有兩種,但經過實踐之後,發現隻有一種。因為搞農業很難。當然我隻是講普遍現象,並不否認個別地方,農業可以做得很好,甚至種出明星產品來。”
何俐在忙不停地記錄著。
湯巧看了李景明一眼,自己鉚上了。
她說:“我不是這樣認為。在經濟工作中,我們應該更主動,更有前瞻性。當農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便會自動進入到旅遊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就是現代農業的一種形態,農產品本身就可以是旅遊商品。農業,是鄉村地區能夠發生旅遊的一種基礎。而且,通過發展旅遊等其他產業,經濟增長了,才能反過來、促進和保護農業。”
伍小元哪裏聽得不同的發聲,他據理力爭,“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即便有以農業為特色的小鎮,農業附加值帶來的經濟增加值,很難提高到能使鄉村現代化的程度,人們會轉行到經濟效益更高的產業和更富裕的地方,所以農業小鎮很難支撐人口聚集和小鎮的持續發展,因為現代經濟已經不是傳統的農耕經濟……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房地產,大家都覺得小鎮不能搞房地產,但是不搞房地產搞什麼呢?搞別的都很難啊,這是一種慣性……特色小鎮總得有個出路,搞房地產最現成,而且真有搞成的。就我們這個北極村,搞房地產?現實嗎?所以,作為我們地方政府,一定不要熱衷於邀請一些企業、企業家,來搞什麼特色小鎮,不能簡單化這個事情。現在,大的企業包括國企、也開始熱衷開拓圈地搞投資,要建多少多少特色小鎮。將來會出現問題的……按照慣性定律,這個社會資金的下一環承載體沒有別的,也許隻有房地產。過去,在一些城市,在城市郊區,已經出現大量房地產停滯、滯銷、空城,這種情況下,在更偏遠的、鳥不拉屎的地方,還要投入大量基礎設施才能建起來的居住區,更難有消費者去承接它。我們將很可能在過去出現大量鬼城之後,今後出現一批鬼鎮!後果很嚴重。”
湯巧這時候表現出了自身的魄力,她一刻也沒停,針鋒相對,“所以,我認為,特色小鎮最好的可行的模式,就是田園綜合體。”
一反常態的,背後有人撐腰,情況果然大不一樣。
“那您的田園綜合體有房地產項目嗎?”伍小元看了看平時沉默寡言的湯巧,反唇相譏。
湯巧這一回真的讓他覺得很陌生了,也不知道她是哪裏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