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官經(2 / 2)

老人的臉上,皺紋密布,滿滿的,更是愁容。

老百姓的手中,並不像當官的想象的那樣有錢。農村的現實情況是,往往一人打工,供全家花銷,特別是孩子上學、老人生病,大部分農民基本上沒有餘錢。假如被搬遷了,他們會失去一切生活來源,陷入一貧如洗的境地。

李景明一邊考慮一邊說:“這樣的騰籠換鳥,是不符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的,隻能給相當小的一部分人帶來利益,卻損壞了大部分村民的利益。它跟英國式的圈地運動異曲同工,其實是圈農民的命根子,讓農民兄弟成為真正的窮光蛋,還要背上一屁股債。這樣的危及民生,其實就是不務正業。”

“嗯,這位小兄弟分析得很對頭,知農民疾苦。我們農民已經習慣了田園牧歌似地的生活方式,同時,農業生產工具等不可能上樓,不可能將打來的糧食背到樓上吧。”雖然看不到希望,王仁旦還是把渺茫的希望寄予在兩個幹部的頭上。

“如果我們的土地再被集約了,真是沒法活了啊。隻能坐在樓上喝西北風。陳書記,這是不得民心的事兒,有點想不讓人活啊,社會要亂了嗎?上頭怎麼會允許他們亂來!剛有兩年安穩日子,為什麼又要折騰,鬧得民不聊生?我們想不通啊!”

陳繼發沉吟了半晌,道:“這是一條邪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上級一再三令五申,農村建設要以發展生產力為主,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要務。而現在呢,不是實事求是,根據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情況、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民生,而是亂折騰,陷民於不安定之中。生產力沒有發展,反而滯後,人不新,住再新的樓,也是新瓶裝舊酒,隻是外麵光鮮給別人看,滿腔苦楚在心頭啊。真是舍本逐末,完全違背了科學發展規律。”

王仁旦一聽,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星星之火,滿懷感激和希冀地看著他。

“他們這樣做,必定會受得懲罰的。他們不是真正地尊重民意,而是以謊言取代全體農民的真實意願。我們隻要深入傾聽一下民間的心聲,而不是聽已經安排好的代言人的溢美之詞,就可以體味和理解村民們對這樣的惡性的反感與抵觸……就像現在,我們踏在廢墟上,隻要看看在強行推倒農民的住房時發生的暴力事件,就可以看清農民被抹掉人格尊嚴的痛苦。如果看不見暴力行為中村民們的痛苦與不幸,從來不去感受和消化農民的真實感言,在強大的官僚意誌之下,不敢實言,而是把憤懣與怨氣埋在心中,無異於洪水猛獸啊……與民爭利,就是埋下了社會不穩的根源。”

李景明眉頭深鎖,感覺到很不得勁兒。這樣明目張膽的斂財暴行,很有問題,有大問題。不是為民著想,而是掏空百姓;“民之不安,國焉能寧乎?”,讓農民不能安心生存,於國有何益?破壞國泰民全的不是“刁民”,其中必然還有某些權利欲望熏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