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沒有、也不可能收這個“紅包”,隻是祝福你們一家人健健康康,生活越過越好。
“給我送紅包的人,叫胡隆元,是西林村貧困戶胡興昌的兒子,今年三十二歲,他還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說實在的,一開始我心裏很害怕。聽說這個胡隆元發起病來,毫無意識,六親不認,連自己媽都打。”蕭誌祥邊走邊說。
何俐就不明白了,問:“老蕭,你別說像這樣的人也可以脫貧,反正我不信。”
“嘿嘿,你別不信……後來,我去他家的次數多了,慢慢接觸以後,覺得胡隆元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嘛……他不發病的時候是個靦腆的小夥子,不怎麼愛說話,總是窩在一個角落裏靜靜地玩小石頭、碎木頭。像他這情況,三十多歲了也沒有成家,挺可憐的。”
老蕭頓了頓,又說,“我打心眼裏想幫助他,於是,想辦法用自己開朗樂觀的性格來感染他。慢慢地,胡隆元開始信任我這個老哥哥……他平時不願和別人說的話,會告訴我,遇到什麼難題也總會首先請教我……直到現在,在辦公室裏,我時常能接到胡隆元打來的電話……幫扶期間,我多次聯係相關部門,為胡隆元申請了慢性病醫療補助等救助款共計三千多元。去年夏天,他爸爸種的煙葉遭遇了大暴雨。我在走訪中知道後,趕緊趕到他們家看情況,還為他們申請了一千元救助金……扶貧,真的要用心的,天熱了送去夏涼被,天冷了送去厚毛毯,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幫助下,這個貧困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如今的胡隆元,已經大變樣。他重拾起生活的勇氣,病情也穩定好轉,很少再聽到關於他發病傷人的情況了……所以,有時候,扶貧是積德呢。”
“扶貧當然有收獲,雖然收獲的不是現金。”李景明點點頭,說“很多人隻會抱怨扶貧苦,不是人幹的活……扶貧苦不苦,當然苦……隻要用真心,必然換來村民的真情,這樣,駐村工作就會越來越順暢,村民脫貧致富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的。”
老蕭還坦言,他之前到農村下鄉與這次駐村感受完全不一樣,從匆匆過客到真蹲實駐,從旁觀看客到真抓實幹,從走馬觀花到真情幫扶,扶貧政策學到了許多,因戶施策有了底氣,與老百姓相處越來越融洽。
老蕭說:“記得我兒子剛駐村時,我就告訴他,既然選擇了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你就要做好為之辛勤工作、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現在他也駐村了,要求兒子做到的,老子首先要做到,所以這些年,我自認為很用力啦……嘿嘿,這就是眼前的我。”
也許就是這樣,父子倆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工作局麵,工作不僅很充實,而且,必然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