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規劃(2)(2 / 2)

趙劍寒不願意轉爐煉鋼的計劃卡在風箱上麵,他想出了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用坩堝法生產的鋼鐵來鑄造汽缸、活塞和曲軸,再用砂輪磨床來打磨,也就是說他準備試製一種簡單的蒸汽機,不要求這台蒸汽機有多長的壽命,也不要求它的效率有多高,隻要能完成風箱的功能就行了。

實際上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也不具備多大的實用價值,蒸汽機的原理非常簡單,秦向武和吳青山精湛的手藝可以製作出精度很高的模具,趙劍寒很想嚐試一下,要是萬一成功了,那麼動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即便試製蒸汽機不成功,趙劍寒還有一套備用方案,他按照旋轉式空壓機的原理設計了一種新的鼓風機,用三片寬大的葉片來壓縮空氣,不過這種空壓機製作的難度也不小,能否成功也是一個未知數,一切都有待於試驗的結果。

如果這兩種方法都不成功,那就不得不放棄轉爐煉鋼法,趙劍寒就準備建造一座平爐來煉鋼。前世趙劍寒在緬北主持建造的鋼鐵廠就是采用平爐煉鋼法,所以他對平爐的工作原理和結構非常清楚。

平爐比轉爐要複雜許多,由熔煉室、爐頭、上升道、沉渣室、蓄熱室、換向閥、煙道、煙囪等部分組成,利用了爐氣廢熱再利用的原理,能適應各種原料的配比(主要是生鐵和廢鋼的比例),生產出來的鋼鐵質量好,產量大,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煉鋼方法。

但是平爐結構複雜,建造起來不太容易,每一爐鋼煉製的時間比較長,當然,這些問題對趙劍寒來說不算什麼,最麻煩的是平爐煉鋼以煤氣或者重油為燃料。

在沒有能力開采石油的前提下,使用重油做燃料就不用指望了,得益於前世在玻璃廠工作的經曆,趙劍寒對煤氣生產的原理和工藝流程都很清楚,但是在目前的條件下,想要製備煤氣比製作蒸汽機的難度小不到哪裏去。

最常用的水煤氣製備方法是用水蒸氣通過炙熱的焦炭,就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這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能源,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是易燃易爆品,沒有壓力計等監控設備,極易發生爆炸,而且是極其劇烈的爆炸,目前趙劍寒的事業剛剛起步,無論人才還是物資都很缺乏,根本就承受不起這樣的風險,這也是趙劍寒對這種方法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

所以趙劍寒最優先的選擇還是采用轉爐煉鋼法,盡管困難重重,他還是決心嚐試一下,隻要人才隊伍還在,多試驗幾次總會成功的。

有了高質量的鋼鐵,還有有相應的機械加工能力才能發揮作用,再好的鋼鐵如果隻是靠鐵匠們拿著錘子敲,也隻能敲出一些大刀長矛和盔甲之類的冷兵器時代的武器,頂多是質量比以前好一點罷了,這絕不是趙劍寒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