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規劃(2)(1 / 2)

沒有合格的材料,趙劍寒隻能將爐體的尺寸縮小,降低結構重量,然後用坩堝法生產的鋼材來製造鋼板、爐體托圈、耳軸、支座和軸承,由於目前坩堝法生產的鋼鐵質量有限,這樣一來就降低了轉爐的產量,也降低了爐體的壽命,但是趙劍寒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先生產出合格的鋼,再回過頭來用這些鋼來製作轉爐的零部件也不遲。

萬事開頭難,隻要能順利起步,多付出一些代價也是應該的。

另外,轉爐的原料是液態的鐵水,鐵水中的雜質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大量的熱來支持煉鋼的過程,鐵水與空氣的接觸麵越大,反應的效果就越好,效率越高,出產的鋼質量越好,現代工業中都是用大功率鼓風機將空氣壓入爐體來實現這一點。

可是現在到哪裏去找鼓風機呢?趙劍寒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利用水力來解決這個問題。臥虎山莊現在有好幾架大大小小的水車,帶動紡織機、加熱爐和玻璃池窯的風箱工作,由於河水的流速有限,這些水車的功率肯定不能滿足要求。

流經臥虎山莊的小河的水量還是比較大的,其源頭是山莊四麵的高山上的小溪,趙劍寒自然就想到在山上築一座水壩和一條人工河道,並在河道旁設立水車,充分利用這些溪水的的地勢,提高水流的衝擊力,使得水車輸出更大的功率。

臥虎山莊能夠自產水泥和磚頭,現在又有足夠的人力,修建一座小型的水壩和幾百米長的水流通道不成問題,趙劍寒經常到山上打獵,對四周的地形可以說了如指掌,經過對比,他很快就決定在山莊背後這座最高的山上修建這一工程。

這座山坡度較緩,在山的腰部有一個小水塘,有三條小溪的溪水注入到這個水塘裏,是建造水壩的理想的地方,此外,趙劍寒還確定了人工河道的線路和鋼鐵廠的所在地。現在工匠們伐木就是為建造水壩和人工河道做準備。

水流的速度快,對水車的要求也比以前提高了,首先要足夠結實,能耐受水流的衝擊,其次對傳動係統的要求也提高了,很顯然水車的轉速比原來要快好多倍,以前水車的主軸是木質的,容易碎裂,高速轉動時摩擦產生的熱量肯定會將木軸燒毀,隻有用鋼鐵製造的軸承才能勝任,這也是趙劍寒提前要工匠們研究更結實的水車和鐵製軸承的原因。

水車的問題解決之後還要考慮風箱的承受力,高速轉動的水車將帶動風箱高速運轉,風箱來回做活塞運動,將空氣壓入爐體,木質的風箱肯定滿足不了這個要求,如果將風箱改成鐵製的,那就要鑄造封閉的汽缸和與之相對應的活塞,這個實現起來就太難了。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能作出這樣的汽缸和活塞,那就意味著可以造出蒸汽機了,也意味著臥虎山莊的機械加工技術達到很高的水平,如果能造出蒸汽機,哪還要水車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