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開口反駁,可是他們一時半會真的想不到有哪個讀書人可以做到這一點,現場一時冷清了下來。
這時傳來老先生幽幽的聲音:“你就是趙劍寒吧,我聽說過前兩天的事情,今日一見,果然有幾分小聰明,可惜你不懂得勞心者製人,勞力者製於人的道理啊!”
“哈……”趙劍寒聽到他這麼說反而笑起來了,反駁道:“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這麼想,那誰來幹活呢?大家豈不是都得餓死?我想大部分讀書人都明白你說的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拚命讀書,考取功名,隻怕很多人都想當那個製人的人吧,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如願呢?”
說到這裏,趙劍寒轉向趙振北,問道:“二伯,你這知府的官不算小了,侄兒想問一下,您平時是花在政務上的時間多,還是和同僚迎來送往花的時間多?”
趙振北苦笑了一下,沒有做聲。
趙劍寒又說道:“不管做到了什麼位置,上麵總會有製你的人,我想大部分官員為了製的人更多一點,能夠製自己的人更少一點,不得不拚命鑽營,又有多少心思放在治理地方、造福百姓身上?有些人甚至媚上欺下,連自己的良心都不要了,嘿嘿,這些人對這個道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吧?”
程老先生有些意外,說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知道的事還不少,你說的情況確實有,可是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是一腔正氣,為國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其氣勢可以撼天動地,前朝的文天祥你可知道?隨大宋皇帝跳海殉國的數千士子你可知道?”
趙劍寒點頭回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太師也是我所敬重的英雄,他必將名垂千古。”
“不過,文太師的千秋忠義並未能挽回宋朝的滅亡,”不待程先生開口,趙劍寒繼續說道:“這是什麼原因呢?北遼崛起,他們稱臣納貢,金人來了,他們獻上了徽欽二帝,蒙古人的屠刀舉起來了,他們卻束手無策,國家糜爛至此,百姓們被殺得屍橫遍野,宋朝的能人誌士何其多也,蘇東坡、韓愈、司馬光、王安石等等,幾隻手都數不過來,他們都在幹什麼?”
趙劍寒猛然提高了音量:“他們都在做學問,都在黨同伐異,都在爭奪製人的權利,程老先生,小子說的可是事實?程老先生,你能列舉出他們做過的一些讓國家強大,讓百姓富裕的事情嗎?”
“數千殉國的士子令人感佩,可是同樣有數以十萬計的士子投降了蒙古人,在蒙古朝廷裏當官,這些人也讀了聖賢書,他們怎麼不知道忠義呢?”
程老先生呆了一下,反駁道:“宋朝滅亡不能怪你說的這些人,主要是蔡京、童貫、高俅、秦檜、賈似道這些奸臣弄權。”
趙劍寒點頭說道:“蔡京、秦檜、賈似道他們的學問可不低啊!如果不是明白你說的那個道理,他們又怎能權傾朝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