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劍寒的教育方針就是要讓自己的學生掌握漢語這個工具,然後多學習一些實用的知識,為以後的工作服務,其他的東西全都可以忽略,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學習的時間。
如果以後形勢的發展需要精通文學的人才,招募幾個落魄的秀才應該不是難事,目前中國什麼人都缺,就是不缺這些所謂學富五車的大儒。
要做大事,除了人才還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年後將要入住臥虎山莊,還需要很多物資,長年累月下來,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趙劍寒準備根據現有的條件,開發幾種新奇而又實用的產品,以獲取大量的資金,他準備開發的產品是玻璃和香皂。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明朝玻璃製品非常稀罕,隻有極少數富貴人家才有,價格極其昂貴,品種也很少,香皂更是沒看到,人們洗澡用的是一種名叫“胰子”的東西,趙劍寒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效果較差,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前世趙劍寒外出打工的時候,曾經在玻璃廠和日用化工廠工作過,這些兩種產品的原料配方和工藝流程非常熟悉,以現有的條件完全可以做出來,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收益。
製造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石英石、石灰和純堿,前兩種原料臥虎山莊都有,純堿可以從天然堿中提煉出來,工藝並不複雜,而這時候人們經常用天然堿來處理食品,也將它用來洗滌衣物,市場上可以買到。
另外,製造玻璃需要很高的溫度,達到一千六百度以上,趙劍寒工作過的玻璃廠是用煤氣做燃料的,他對這一工藝流程比較熟悉,采用成熟的技術無疑會提高成功率,能省卻很多探索的功夫。
而這個時代,煉鐵用的是木炭,最高溫度估計隻有一千二百度,勉強能把鐵化成鐵汁,想燒出玻璃來難度很大。這個時代的工匠們已經能作出琉璃,趙劍寒認為隻有提高煉製的溫度,就可以製造出玻璃。
而煤氣是用煤生產出來的,以後煉鋼也需要煤炭,煤炭是趙劍寒計劃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他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煤礦。
前段時間出去考察,他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用煤來做燃料的,他隻是在鐵匠那裏發現少許的煤,他們將煤用來做輔助燃料,需要保持爐溫時才用到。
嘉峪關內城裏就有鐵匠作坊,於是趙劍寒跑到那裏向鐵匠們詢問他們使用的“石炭”是從哪裏買來的。
嘉峪關裏的小孩子並不多,趙劍寒小時候也到這裏來玩過,這裏的鐵匠們大都認識他,也知道他是遊擊將軍的公子,他們熱情地告訴趙劍寒,這些石炭是在東北五十裏外的一個荒山上挖的,隻花了一些雇工的費用,石炭本身是不用花錢的。
趙劍寒問明了方位,找到父親,讓他派人陪同自己出去一趟。趙振東現在對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得知距離不遠,馬上就派董雲山帶著兩匹馬跟趙劍寒跑一趟。
大約半個多時辰,他們很順利找到那座荒山,山不大,隻能算一個小山包,山上隻有一些低矮的灌木。趙劍寒走到近前,很容易就發現了烏黑發亮的煤塊,和周圍的土石混雜在一起,用帶來的小鏟子鏟了幾下,露出了大片的煤層,這裏是一個露天煤礦。
這裏距離嘉峪關很近,趙劍寒的印象中嘉峪關附近似乎沒有大型煤礦。於是他拿著鏟子,沿著小山包走了一圈,又發現了幾處藏煤的地方,但是遠一點的地方卻都是山石和泥土,沒有藏煤的跡象,看來這隻是一個小煤礦。
趙劍寒仔細觀察,發現這裏出產的煤呈黑色,質地比較堅硬,有金屬光澤。他找來一些枯枝架起來,用火石點燃,然後將每塊放到枯枝上,結果很快就點燃了,冒出來的煙不多,燃燒時火苗較短,趙劍寒判斷這種煤應該屬於無煙煤。
前世的經曆使得趙劍寒對煤炭有所了解,這種煤用來燒鍋爐挺好,用來生產煤氣也不錯,但不太適合用來煉製焦炭,他決定帶一些回去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