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寒還知道幾種加工槍管和膛線的方法,同樣也是目前的條件很難做到的。如果能采用滑膛槍就簡單多了,現在各國廣泛使用的火繩槍就是一種前裝滑膛槍。趙劍寒的要求顯然不止於此,他要的是一種高性能步槍,可以媲美西方十九世紀末期水平的軍用步槍。
既然一時之間造不出線膛槍,那麼滑膛槍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趙劍寒希望能在彈藥上想點辦法,前世他在兵工廠做過設計師,知道美國等國家專門研製了滑膛槍發射箭形彈的槍支,還參與了美軍製式輕武器的選型,後來因為成本問題而落選,趙劍寒覺得這種可以媲美M16步槍的武器很適合現在的情況。
箭形彈就是將子彈頭做成一支小箭,由箭的尾翼保證彈道的穩定性,從而使得滑膛槍能準確地射擊。
箭形彈有許多優勢,細長的形狀使得它的質量較輕,同樣的推力下飛行速度更快,彈道更加平直,短距離內命中精度比普通鉛彈更高一些,箭形彈細長的箭體射中人體之後更容易形成翻滾,可以造成極大的傷害,另外它的穿透性也非常出色,還有利於減輕士兵的負擔。
它的缺點是因為質量輕,飛行過程中受到風雨的影響較大,射擊遠距離目標時不夠準確,不過這一點趙劍寒並不擔心,隻要能在兩、三百米距離內保證射擊精度就夠用了,對付集群騎兵衝鋒,采用多隻火槍集中射擊,以箭形彈的高速和穿透力,在五六百米的距離上,仍然會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另外,箭形彈發射時,彈托也會飛出槍管,如果前方有自己人,容易形成誤傷,因此要重新設計戰鬥隊形。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變通的方式解決,趙劍寒擔心的是箭形彈的製造很不容易,采用手工製作的話,很難做到標準化大批量生產。
當然,這些問題可以放在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能把這種彈藥做出來。由於箭形彈並不能在滑膛槍管裏直接發射,它需要一個彈托把它包圍起來,發射出膛之後,因為空氣阻力,彈托與箭形彈分離,箭形彈繼續飛向目標。美國人是用塑料製造彈托的,還采用了自動化的生產設備,而趙劍寒卻沒有這個條件。
箭形彈的彈體趙劍寒準備利用衝壓設備來做,不管是用黑火藥還是硝化纖維做發射藥,溫度都不算太高,估計可以用木頭或者竹子之類的材料來做彈托,當然還需要試驗來證實,可是麻煩的是製造工藝。
箭形彈裏的金屬小箭與彈托之間如何連接?太緊的話發射之後不容易分離,會完全失效,太鬆的話不能保證受到震動之後還能讓小箭與槍管的軸線平行,發射以後會偏離方向,同樣會失效,甚至造成誤傷。
目前沒有機器設備,一切都要手工製作,如果鄭宏、鄭偉倆兄弟的手藝能保證質量,趙劍寒就準備先開發滑膛槍加箭形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