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遊標卡尺(1 / 2)

得知鄭宏、鄭偉倆兄弟這樣的能工巧匠就住在肅州城附近,趙劍寒沒心思再看別的東西了,他急忙帶著李叔和董雲山離開這個集市,準備到城外的鄭家村去走訪一趟,請他們打造一些製作工藝要求較高的工具,順便考察一下他們的真實水平,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

如果他們確有真才實料,趙劍寒就準備和他們結交一番,談談冶金和機械加工方麵的先進技術,估計能夠吸引住他們,想來像鄭氏兄弟這樣的大匠師不會計較自己的年齡吧,如果能成為忘年交,趙劍寒就準備請他們幫忙製造箭形彈。

設計一種槍或者彈藥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經過反複的實驗才能定型,不是一兩天能夠搞定的,如果不順利的話甚至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趙劍寒對此非常鄭重,如果鄭氏兄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另外,保密方麵也是一個大問題,箭形彈一旦開發成功,可以直接用於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火繩槍,從而大幅提高火繩槍的性能,趙劍寒可不願意自己的發明最後便宜了別人。現在明朝的統治階層保守而又腐敗,一兩件新武器挽救不了明朝覆滅的命運,最後這一利器可能會落入外族的手裏,甚至會讓鴉片戰爭的曆史提前上演,如果出現這種結果,趙劍寒會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所以趙劍寒準備穩妥行事,哪怕用的時間多一點,也不能操之過急。

鄭家村離肅州城不遠,不用一個時辰,趙劍寒他們就到達了目的地。與嘉峪關那邊的村落不同,這裏屬於肅州平原,村子周圍有很多林木,環境好了很多,房子大都是用木頭和土坯做的,看起來有些老舊,估計他們的生活也不算富裕。

隨便找個村民一問就打聽到鄭宏、鄭偉兄弟的住處,沒走多遠就看到了一間較大的木工作坊,相隔不遠就是鐵匠鋪,兩個地方都有幾個年輕人在裏麵勞作,據介紹這些人都是鄭宏、鄭偉倆兄弟的徒弟。

趙劍寒準備請這兩個大匠師製作的工具是遊標卡尺,這是前世技工們常用的工具,精度可以做到百分之二毫米,如今條件有限,趙劍寒希望他們能做到十分之一毫米精度,其中的難度非常大,足以驗證他們的水平了。

明朝關於長度方麵的度量衡主要是丈、尺、寸,最細也就是到分,相當於3毫米多,對手工作坊來說基本上夠了,可是對工業生產而言實在是太大了,絕大多數機器零件,如果尺寸相差3毫米,基本上是不可能組裝起來的。

趙劍寒準備在現行的長度單位上增加厘、毫兩個單位,仍然采用十進製,一厘等於十分之一分,相當於零點三毫米,一厘等於十毫,如果加工精度能達到毫這個級別,應該能滿足以後相當長時間內工業發展的需要。

對於重量、容積、溫度和時間單位趙劍寒也有類似的設想,不過飯要一口地吃,他決定首先從長度單位開始著手,而遊標卡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