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的校官對新來的學員教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拖延,無論做什麼事情,能在一天內完成的,就一定不要拖到第二天。
職場中,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凡事都留等明天處理的態度就是拖延,這是一種明日複明日的工作習慣。
令人懊惱的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這或那地拖延過。拖延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輕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隻有被上司逼著才向前走,不願意自己主動開拓;反複修改計劃,有著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雖然下定決心立即行動,但就是總找不到行動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著一種病態的悠閑,以至問題久拖不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人生的憧憬。
喜歡拖延的人往往意誌薄弱,他們或者不敢麵對現實,習慣於逃避困難,懼怕艱苦,缺乏約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標和想法太多,導致無從下手,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或者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應該確定什麼樣的目標。另外,認為條件不成熟,無法開始行動也是導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對每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我們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我們竟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危害。
事實上,拖延絕不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公司很有可能因為短暫的拖延而損失慘重,這並非危言聳聽。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觸礁,原油大量泄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但埃克森公司卻遲遲沒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應,以致引發一場“反埃克森運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總統。最後,埃克森公司總損失達幾億美元,形象嚴重受損。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做出決定或行動,而讓事情拖延下去,這會給自身帶來嚴重的傷害。那些經常說“唉,這件事情很煩人,還有其他的事等著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總是奢望隨著時間的流逝,難題會自動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決它,須知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不論他們用多少方法來逃避責任,該做的事,還是得做。而拖延則是一種相當累人的折磨,隨著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壓力反而與日俱增,這會讓人覺得更加疲憊不堪。
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而隻會使問題深化,給工作造成嚴重的危害。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越來越難。而且,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拖延的後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希望通過拖延來瞞過公司,那你就犯了一個大錯誤。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雇主,但受傷害更深的則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拖延工作,卻不肯花相同的精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騙得過上司,其實,他們愚弄的竟是自己。上司或許並不了解每個員工的表現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細節,但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很清楚,拖延最終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可以肯定的是,升遷和獎勵是不會落在慣於拖延工作的人身上的。
更嚴重的是,拖延會侵蝕人的意誌的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陷於一種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為此,他們常常苦惱、自責、悔恨,但又無力自拔,結果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