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女人(四)第7章 學學別人的交友寶典(1 / 3)

魅力女人(四)第7章 學學別人的交友寶典

廣交朋友的幾點技巧

一個人可以沒有財產,但他絕不可以沒有朋友。擁有許多朋友的人具有比別人更大的優勢和別人無法比擬的更多的機會。當一個人的事業處於低潮或上升階段時,朋友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許多人以為自己交際很廣,似乎擁有很多朋友,但當他真正需要朋友時卻發現並非如此,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擇友處世的方法。

朋友間,當有人高談自己的光榮曆史時,我們會脫口而出:"那有什麼了不起!我的過去比你更值得吹噓呢。"就因為這樣,我們失去了許多朋友。

法國哲學家羅修夫曾說:"若想樹立一個敵人,隻需打敗你的朋友就可以了。若要結交一位摯友,就要讓對方勝過你。"西德有句俗話,也是相同的意義--"沒有任何一件事比看到別人失敗更能讓自己感到高興的了。"

的確,在我們的朋友中,就有這種人,他們興高采烈地看著我們失敗。

如果自己一旦成功了,就要注意盡可能隻告訴自己最親密的親友,這樣就可保持成功。

贏得朋友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不妨一用:

1.為了贏得一個好朋友,請讓朋友贏和勝利

那些,愈誇大自己成就的人,就愈沒有成就。我們應該盡量心存謙虛,切勿自我標榜。有時,為了讓朋友更出色,還可以采用出讓功勞的辦法。

晉朝王導為宰相,有一個叛賊,他不去討伐,陶侃責備他,他複信說:"我遵養時晦,以待足下。"侃看了這封信笑說:"他無非是'遵養時賊'罷了。"王導"遵養時賊"以待陶侃,即留下現成的功勞準備讓於人。

多為朋友著想,多體諒對方的難處友誼不會自己生長,需要悉心培養。平時多傾聽朋友的述說,人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傾聽朋友的述說,就是表示理解的最佳方式。關鍵時刻要有克製情緒衝動或發怒時說的話,對友誼的破壞性最大,所以在你的脾氣將要爆發時,最好從朋友處離開。

自己的壞情緒不要影響朋友如果你強求別人順應你惡劣情緒,誰也不會靠近你。經常表示對朋友的關切見麵說幾句話,寄一張生日卡片,打個問候電話都表示你時時關心著朋友,這是給朋友最好的禮物。

2.善於營造雙方的關係

改善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並不是非拚個你死我活才行,營造出一個可以讓雙方都能接受的環境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在和人相處的時候,很喜歡給自己和對方打分數,在自己受到欺負、處於下風的時候,我們給自己的是負分;相反地,如果我們很成功地把對方打敗了,我們會給自己得到了正分而沾沾自喜。可是、我們也常常發現,有些人我們對他們並沒有特殊的好感,不過,他們常常做一些令我們感動的事,每次,當我們和他們相處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永遠都是贏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總是會在有意無意間,給他們也加上正分,他們也常會做一些事,讓我們感動莫名。一心隻想讓自己成為贏家而讓對方慘遭失敗的,這並不是我們與人真正的相處之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雙贏或雙輸的關係,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創造出與他們之間的雙贏關係,這才是對彼此都是好的方式。

3.不要太神經過敏

有時候並不是人的因素,而是由於特殊的情境,造成我們的失控,在那些情境下,會讓我們頓時失去耐性,突然大發一頓脾氣,讓在一旁的人嚇一大跳。在當時的情況下,會讓我們突然覺得某些人很討厭,一點點小事就讓我們很不耐煩,發一大頓脾氣,變得粗暴無禮,在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周圍的人惹我們的,不過,你可知道,你這樣失常的行為,看在其他人的眼裏,又是作何感受呢?

你可能也感覺得到,當你覺得某人很討厭的時候,無論他們說了什麼,或是任何的小動作,都會讓你感到難以忍受。請你冷靜地想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有這種傾向?如果是的話,請勇敢誠實地麵對它吧!不要老是把責任加在別人身上,責怪別人,自己也應該試著對別人好一點,不要處處挑剔,冷靜地評估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反應過度的傾向,或是你認為你的做法實在是並不為過,這樣的冷靜反省是很重要的。

4.適當運用笑聲調劑

笑是一種優美健康的行為,是對生活愉快自豪的表現,通過笑,激起人們的愉快感,使人在笑中得到感情的釋放。而適當運用笑聲更可以有效地調節緊張的人際關係,使彼此感情更為融洽。幽默大師侯寶林說:"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甘甜調料,沒有笑聲的生活是一種酷刑。沒有笑,生活就不成其為生活。"在侯寶林看來,戲濾是生活中甘甜的調料,配上這付調料,便能以笑製怒,以柔克剛,使人們在笑聲中得到感情的宣泄。

有一次,一個青年在酒店裏吃包子,他津津有味地吃著,無意中卻把肉汁濺在旁邊的另一位男青年身上,這位男青年被弄髒了衣服,心中不無痛苦,但礙於坐在旁邊的女友,一時不好發作。吃肉包子的青年卻無動於衷,照吃不誤。他的女友見狀,趕忙遞上一塊手帕讓他擦,男青年笑著說:"等一等,他還沒吃完呢?"一句話把大家逗樂了,緊張的空氣頓時為歡笑所替代,吃包子的青年也感到過意不去,趕忙道歉。

"嚐嚐"對方口味,方能知己知彼

要了解你身邊的人,你就得和他詳細談一談,就像你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要親口嚐一嚐一樣。如果了解了一個人的類型,就容易與他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