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為製造業升級鋪路
據濱海新區統計數據,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立4年來濱海新區經濟快速發展勢頭不減,2013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在世界港口排名列第四位。立足實體經濟,新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同時按照《濱海新區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的2014年的預期工作目標,新區生產總值將同比增長17%。這就意味著將超過9300億元,距離萬億元大關近在咫尺。
截至目前,濱海新區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邁上4000億元台階,成為濱海新區總量最大的產業。2013年11月,“離散製造業智慧工廠(天津)專題座談會”在濱海新區舉行。會上曹建軍介紹,未來,濱海新區將發展智能製造產業作為工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打造儀器儀表與自動控製係統、機器人、關鍵基礎零部件、智能成套裝備的競爭優勢,培育濱海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鼓勵智能製造業發展,新區製定了優惠政策,在土地供給、政策扶持、人才支持、企業服務上給予重點支持,可享受濱海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科技創新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等一係列優惠政策。
在“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計劃方麵,天津大港油田和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已經成功申報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企業。其中大港油田開始全麵加速數字化油田建設,將信息技術與鑽井、開發和集輸三方麵工作深化融合,促進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探井和重點開發井推行現場隨鑽數據的實時展示和在線監控,為及時跟蹤一線鑽井動態、科學指揮現場施工提供現代化手段;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以微功耗無線遠程傳輸為手段,積極推進油水井生產數據的實時遠程傳輸、自動監控、液量計算、異常報警、工況診斷和輔助決策,結束了長年靠人工取樣、化驗、抄錄數據生產的曆史;油氣集輸過程中,依托地麵優化簡化工程,將站庫、集輸管網和設備設施進行係統整合、優化簡化,取消了計量站和配水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油田三級布站模式,實現了各類站庫的網絡化監測、智能化診斷、自動化控製,以及長輸管線的 GPS準確定位、可視化泄漏報警、遠程化應急處置,促進了老油田的高效、節約、環保開發。
目前大港油田公司通過紮實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地質、鑽井及措施設計周期平均縮短2/3,采油班站從282個減少到85個,同時節約用地506畝,消除事故隱患1300多個,油水井動態實時保護水平有效提升,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悄然改變。得益於信息化工作的高效快速推進,大港油田這個東部老油田得以“脫胎換骨”,駛上效益發展“高速路”,迎來儲量增長高峰期,油氣當量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500萬噸以上,油田開發整體步入指標持續改善和產量穩中有升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