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提升濱海新區“智造業”
兩化融合
作者:薑紅德
近年來,濱海新區被確認為國家“兩化融合”區域試點,濱海新區經信委副主任曹建軍介紹,“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將在“工業雲”平台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支持信息技術在工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的深入應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同時新區將通過開展“兩化融合”試點企業示範、建設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做大電子商務規模、助推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工業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工業雲”平台發力
作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內的公共服務平台,天津超算中心“高性能計算和雲計算公共服務平台”被列入2012年國家工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台資金支持項目計劃,獲資金支持1000萬元。而由天津濱海新區申報的《天津濱海工業雲平台建設》項目也於2013年底通過了工信部批複,成為全國首批16個“工業雲”創新服務試點之一,項目由超算天津中心牽頭,本市多家公司參與。今後,新區工業企業將能依托這個智能“工業雲”服務平台,自主選擇軟件服務,以及基於互聯網和體驗中心的運維服務,提升自身創新與設計能力。
“工業雲創新行動”是創新信息化服務模式,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一項探索性工作。據了解,這項工作先在一些試點地方圍繞裝備製造業開展,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其他地方和行業擴展。據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副主任羅軍對記者介紹,“工業雲”服務平台被批複以來,中心依靠SAAS的模式對外提供相關服務,目前最大的客戶是北京大學。“對於科研單位和企業來說,單獨購買相關商業軟件需要花費不少的經費,而我們可以提供企業需要的服務,不需要讓他們購買這些昂貴的軟件”,羅軍表示,“天河一號”目前服務用戶已超過300家,涵蓋中科院、中石油、南開大學、渣打銀行等多個行業,並成為部分領域的核心生產力。
據曹建軍介紹,“工業雲”平台將有效提升產業示範基地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企業的研發和運營成本,節省政府行政開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比如利用天津超算中心“工業雲”服務平台提供的虛擬機服務,濱海新區經信委實現了部委局政務係統的集中建設,目前第一個電子政務係統經曆了兩年時間已開始投入使用,為濱海新區的信息化建設節省了大量經費,降低了成本。
隨著最近我國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現象,目前在天津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一項名為“我國霧霾監測與數值預報模式係統研究”的項目已悄然啟動,該研究致力於實現全國、區域、城市聯動的霧霾預報與預警,將建立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出現強霧霾時的應急監控對策係統,逐步完成霧霾形成原因的分析、預報霧霾的發生,力求三年至五年最終實現用模型精確預報霧霾的發生和形成。
據介紹,除了“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外,中心經過近幾年發展,已經搭建起“天河雲計算平台”和“天河大數據平台”,“天河一號”與雲計算和大數據相結合,就能在霧霾的預警預報過程中快速收集和存儲海量的汙染源數,采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快速完成預警預報的複雜計算工作。這種超強的綜合的數據收集、存儲和處理能力,比一般的高性能計算機係統的能力要強大數十倍甚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