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晨5時,柏林城裏的人們突然被來自東方的隆隆炮聲驚醒了。市民們驚恐萬狀,紛紛往警察局監視所打電話,詢問發生了什麼事。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可怕的噩運終於降臨了。在奧德河畔,近萬門大炮在黎明之前的齊聲怒吼,向人們報告了蘇軍開始進攻柏林的消息。
現在,這個曾經使世界為之震驚的戰爭策源地,猶如浪尖上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沉沒的可能。
柏林城周圍,火光熊熊,硝煙彌漫,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的層層防衛就像洋蔥皮一樣被蘇軍一層又一層地拔掉。
這個時候,用同床異夢來形容希特勒及其同夥,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再也沒有探詢外交途徑解決第三帝國命運的興趣了,他匆匆收拾了5個大皮箱,拿起準備好的化名的護照,逃跑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國二號人物戈林因想早日得到統治德國大權,要求接管希特勒的領導權而與希特勒的關係惡化而淪為階下囚。而農藝師出身的希姆萊也想趁機取希特勒而代之,4月24日,希姆萊在盧伯克瑞典領事館起草了一份投降書,聲稱“希特勒不日即將自殺,我有權做出決定。德國願意向西方投降”。但是,這隻是一廂情願罷了,希姆萊的談判要求被盟軍拒絕了。
當希特勒從新聞報道中得知盟國拒絕了希姆萊談判的要求之後,一陣狂怒幾乎使希特勒氣死過去。清醒過來以後,希特勒立即下令,把希姆萊作為賣國賊予以逮捕,革除其一切職務,並開除出黨。
是到了給自己安排後事的時候了,希特勒哀歎道。
4月30日,蘇軍已經攻到了國會大廈,希特勒自知末日已經來臨。
4月30日,在柏林市的一個地下室裏,阿道夫·希特勒同幾個同伴一起,共進了一次似乎是平平常常的午餐。午餐後,希特勒對在場的一個人下達了一些指令,然後陪著他的長達十二年的情婦但隻當了一天新娘的埃娃·布魯恩走進了另一個房間。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看見過活著的希特勒了。
接著,根據希特勒的特別指示,這兩具屍體被抬到了總理府花園的一彈坑裏,倒上了一加侖的汽油焚燒了。那些擔負這個可怕的火葬任務的人,為躲避蘇軍炮火的猛烈集中射擊,被迫不時地躲進地堡。
同一天,卡爾·杜尼茨海軍上將這個沒有政治野心的海軍軍人接到了電報通知,他被指定為希特勒的繼承人——德國元首。
杜尼茨的就職演說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立場,“我的任務是拯救德國,使它不致遭受向我們進攻的布爾什維克敵人的破壞。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要繼續把軍事鬥爭進行下去”,意思很明顯,就是與蘇聯幹到底,而對英、美妥協或投降。
同時,杜尼茨也向英、美單獨搖起了橄欖枝,發出了投降的信號。
與杜尼茨遙相呼應的是英國首相丘吉爾,他也認為世界上最可惡的敵人是蘇聯布爾什維克,蘇聯是“比希特勒德國更重要的敵人”。因此,當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時,丘吉爾就發電報給蒙哥馬利,吩咐“蒙哥馬利收藏好德國人的武器,一旦蘇軍的攻勢繼續下去,就可以很容易將武器重新分給同英國合作的德國士兵”。
對於丘吉爾單獨與德國人談判的要求,艾森豪威爾感到非常惱火,他立即口述了回電,拒絕了丘吉爾的要求。這倒不是艾森豪威爾缺乏丘吉爾那樣的“高瞻遠矚”,這點在日後艾森豪威爾當選總統後的事實證明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共分子。隻是,艾森豪威爾更清醒地認識到,在剛剛取得反法西斯勝利的同時,建立與德國的聯盟是不負責任的,是自取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