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戰役失敗後的德軍仍在垂死掙紮著,但是盟軍的腳步已經一天天地向德國本土逼近……艾森豪威爾的戰略計劃天衣無縫,很快,萊茵蘭戰役就打破了齊格菲防線。之後,巴頓與蒙哥馬利搶渡萊茵河的競賽終於結束了自拿破侖時代以來沒有他國部隊渡過萊茵河的曆史。除了死守柏林,希特勒已經別無選擇。麵對即將到來的勝利,艾森豪威爾的臉上浮現出會心的微笑……
阿登戰役失敗之後,德軍的軍事形勢更加困難。北非、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克裏特、俄國、巴爾幹半島的大多數地區,意大利和波蘭的許多地區、荷蘭的一些部分、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甚至東普魯士都已經失守;芬蘭和意大利盟國已經失敗;德國的三個主要工業區——魯爾、薩爾和西裏西亞有兩個受到威脅,一個被蘇軍占領;德軍的預備隊也在阿登之役中幾乎被全部消耗光。由於希特勒讓德國人對阿登戰役抱著過高的期望,因而這一戰役的失敗更加令人沮喪。
盡管德國在西線上仍保有66個師,但其中很多部隊的武器裝備很差,有24個師甚至連反坦克炮都沒有,德軍西壁防線快到了一觸即潰的境地了。艾森豪威爾所統率的歐洲遠征大軍當前的任務便是向德國本土進軍,準備奪取萊茵河。
垂死掙紮
納粹德國暫時是不會投降。在某些領域,他的支撐力量是非凡的。
在軍工生產方麵,德國的軍工生產在1944年秋天達到了頂峰。僅9月這一個月,德國就生產了4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比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那個月生產的總和還要多。截止到1944年11月,德軍空軍新裝備了8000多架戰鬥機,其中5000多架可投入作戰;每個月都大約有25艘潛艇完工,其中大多數配有空氣管水下呼吸裝置;坦克和攻擊炮的產量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1月穩定地保持在每月1600門的水平。
同時,在技術水平上,德軍的軍事裝備對盟軍仍占有優勢。裝有76毫米炮的美軍新型“謝爾曼”坦克,仍不如德軍50噸“馬克一v”型和63噸“馬克-vi”型虎式坦克;在空中,一些德國的新式噴氣式飛機已經出現在西部戰線的上空;德軍已普遍使用v-1型和v*2型火箭和導彈,並且有報告說德軍不久將擁有一種洲際彈道導彈。
德軍在噴氣機領域取得的進展在盟軍最高層中引起了極大不安,對此,美國駐歐洲的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將軍和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比德爾·史密斯將軍及時在1945年1月9日達成了協議,把德國噴氣機生產中心和石油一起作為盟軍轟炸的首要打擊目標。這樣一來,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每考慮一項行動時,不得不首先肯定可否及時得到足夠的汽油和柴油,燃料的短缺迫使希特勒不惜一切代價地固守匈牙利的油田。
在兵源方麵,納粹處於絕望的困境之中。戰前的8000萬人口中,有近1300萬人被吸收進武裝部隊,其中已經有400多萬人被打死、打傷或俘虜。為了補充損失,希特勒在1月19日頒布了一項法令,把45歲以下的成年男子從工業轉到軍隊。2月份,為了組建8個新的師,希特勒又下令征募剛滿十七歲的青年。
在戰術方麵,德軍最高統帥部的許多人早就覺得應該放棄阿登戰役,把部隊撤到最好的防禦陣地上。比如,曼陀菲爾一直說,應該把德軍部隊全部撤出阿登,甚至撤退到萊茵河的後麵。德軍最高統帥部內就戰術方麵的分歧和爭吵也愈演愈烈。為了能夠把部署在阿登的軍隊調到就要崩潰的俄國前線,東線德軍總指揮古德裏安曾與希特勒進行了一係列激烈的討論。終於,1月14日,希特勒對這一要求做出了讓步。
也是在同一天,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建議希特勒把西部防線撤到萊茵河,但希特勒以其典型的風格駁回了這一要求,他寧可選擇沿薩爾姆河和克勒夫河一帶進行抵抗。直到盟軍的虎鉗在豪費利茨合圍時,希特勒才意識到,已不可能保住這條前置防線,從而同意撤退到西牆。
可是,德軍指揮官們,特別是陸軍總參謀部的那些軍官,越來越害怕向元首說出他們的想法了,因為希特勒禁止任何人承認存在任何失敗的可能性。他們的元首像一個已經逐漸喪失理性,變得神經質,動不動大發雷霆,訓斥別人。或者一會兒情緒激昂,一會垂頭喪氣。在這種情況下,與希特勒形影不離的隨從人員,除了希望他能夠溫和一點之外,不敢有其他的奢求了。
古德裏安的下場就是一個例子。古德裏安有時在一天裏會同希特勒爭吵好幾次,氣得有一次希特勒慘笑著說:“總參謀部今天得勝了。”最終,古德裏安還是被解職了。希特勒任命希姆萊去東部戰線盡力挽救局麵。
希特勒之所以不願意提到失敗,是有他的原因的。
希特勒非常崇拜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每天閑下來的時候,希特勒便如饑似渴地閱讀腓特烈二世的文章,有些段落他甚至能夠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