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話,希特勒充耳不聞。他站起來,有些聲嘶力竭地喝道:“先生們,這一行我已經幹了11年了,而且……我從來沒有聽人向我報告過一切事情都已準備得完全了的……準備永遠不會完全的。這是很明顯的。”
“這場戰爭關係到德意誌民族的生存和毀滅,如果戰爭失敗了,我們的德意誌民族就會從此走向滅亡,”希特勒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不知道他是早就認不清現實了還是不願意從幻想中清醒過來。
對於當前的迫切問題,希特勒承認阿登攻勢“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決定性勝利”,但是他聲稱這一戰役已經帶來了“整個形勢的轉變,在半月以前沒有人相信這種轉變是可能的”。
“敵人不得不放棄所有的進攻計劃,”希特勒說,“他們不得不把已經精疲力竭的部隊拖上戰場。他們的作戰計劃完全被打亂了。他們在國內受到嚴厲的批評。目前是敵人心理上很不利的時刻。敵人已經不得不承認在8月以前決定戰局已沒有希望,也許到明年年底也不可能。”
“先生們,”希特勒又補充說,“你們絕不能認為我,哪怕是極為遙遠地,預計到戰爭將要失敗……我從來不懂得什麼叫‘投降’。在我看來,今天的形勢並不新鮮。我經曆過比這糟糕得多的形勢。我提這些隻是因為我要你們了解,為什麼我要這樣狂熱地追求我的目標,為什麼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把我拖垮。雖然焦慮使我苦惱,甚至有損我的健康,但沒有東西能夠絲毫改變我繼續作戰直到最後勝利為止的決心。”
最後,希特勒要求他的將軍們拿出“全部精力”來支持這次攻勢。他說:“那時候我們將徹底打垮美軍,我不相信敵人能長期抵抗45個德國師,我們仍將掌握命運!”
然而,時間太晚了!希特勒的大話講得太多了,德國已缺少能把他的話兌現的兵力!
但是元旦那天,希特勒還是糾集了八個師的兵力,出動了1000多架飛機,對盟軍機場、特別是對“突出部”附近的一些機場,進行了幾個月以來最猛烈的轟炸,炸毀了盟軍集在機場上的260架飛機。
德軍新的進攻行動,使盟軍的形勢再度緊張起來。為徹底擊退德軍的反撲,艾森豪威爾命令1月3日轉入進攻,經過5天的激戰,於1月8日擊退了德軍。此後,戰場局勢開始發生逆轉,德軍的進攻已是強弩之末,圍殲德軍的時刻已經到了。1月16日,美軍第1、3集團軍在赫法利策會師。
其問,應丘吉爾的要求,蘇聯紅軍於1月12日至14日,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阡山長達1200公裏的正麵上,對德軍發起了強大的進攻,使柏林受到嚴重威脅。希特勒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兵力去加強對蘇聯作戰的力量,盟軍乘機迅速推進。1月23日,美軍攻占聖維特。27日,第3集團軍的前鋒已抵達烏爾河。29日,將德軍全部趕到反撲前原出發陣地。當天,巴頓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阿登戰役以美軍的徹底勝利而結束。
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撲被徹底粉碎,損失慘重。據統計,是役中,德軍死傷和失蹤人數達8.2萬人,損失坦克和強擊火炮600輛、飛機1600架,其他車輛6000餘輛。阿登戰役之後,遭到嚴重削弱的德軍,士氣更加低落,已經徹底喪失了反攻的能力。希特勒妄想在西歐洲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以迫使盟軍妥協的企圖徹底破產。
阿登勝利的結束,使艾森豪威爾從輿論對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的批評中解脫出來。艾森豪威爾又一次接受並經受了曆史重任的考驗。然而,當街頭的法國群眾向他歡呼致意的時候,艾森豪威爾的心情也很沉重。盡管戰役是以盟軍的勝利而告終的,但是,在這場戰爭中,盟軍損失也相當嚴重。人員傷亡達7.7萬人,大量武器裝備戰損。
更讓艾森豪威爾難忘的是,當他視察戰場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幅令他終生難忘的圖景。由於阿登地區的天氣十分寒冷,一位美軍機槍手中彈犧牲後,屍體被凍僵了,就一直保持著他戰鬥時的姿勢。他手中纏著子彈袋,右手食指放在扳機上,槍口仍然指向德軍陣地。戰役的勝利是將士們英勇殺敵,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一想到這裏,艾森豪威爾就握緊了拳頭,暗暗下了決定,他要在今後的戰鬥中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強有力的行動,徹底打敗德國佬。
艾森豪威爾在白宮南草坪,總統專用直升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