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1.促進建立多元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製。傳統會計監管以政府行為為主導,反映慢;問題出現時後果己很嚴重。以市場為主導的會計監管,發現問題的速度快很多。我國應明確市場機製,促進建立多元股權結構,逐步使國有股占比有所降低,遵循市場機製使股權流動性有所加強,力爭股權微觀散化、宏觀集中化及股東多元化。積極調動投資者深挖上市公司會計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2.建立科學的企業業績評價及多參數控製體係。一方麵,基於過程目標,並考慮並避免盲目追求結果,構建科學的企業績評價體係。重視過程的科學、合法、合理,加強考核、監控和管理企業經營過程。另一方麵,為綜合衡量並測評財務及經營業績,客觀地確認配股資格,避免管理當局易利潤操縱單一的指標,上市公司應構建財務數據和生產經營數據、貨幣指標和實物指標在內的多參數控製及指標體係,一定程度地降低上市公司為免於摘牌而為第三年扭虧做準備,粉飾行為先多轉費用。
3.改革現行審計製度,加強社會監管。我國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現行審計製度進行改革,確保注冊會計師獨立地進行審計。應由獨立董事組成審計委員會,且最低應有一名財務專家,獨立支配財務資金。並且,獨立董事不可由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獲取報酬,而隻能由擔任獨立董事一職獲得薪酬。為免於獨立審計受注冊會計師提供的非審計服務影響,同一客戶的審計業務和谘詢服務不得有一個注冊會計師同時提供。為增加審計質量,應增加違法處罰力度及成本,使作弊賠償遠大於其收入。
4.建立健全信用檔案體係,提高會計誠信。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會計誠信很重要。為提高會計誠信,降低會計信息失真,應建立健全信用檔案體係。信用檔案有助於上市公司深入了解信息,也有助於政府有效地管理。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和各種信用檔案,消除形式相互獨立、內容卻交叉的內容,使上市公司負擔減少,而信用評級的權威性增強。其次,政府評定上市公司時,應降低行政潛風險,力爭公平、公正。為使上市公司及時了解、查詢對方信用資信,可選用群眾參與、民主投票等加強建設配套信息網絡。
5.加強會計人員法律保護和援助。當前,會計人員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會計監督流於形式。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最直接主體,稍顯弱勢,保障不了其根本利益,就無法根本改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因此,為解除其顧慮,使其更公正、更充分地披露會計信息,有必要完善會計人員保護製度及法律援助製度,為會計人員創造積極公平的環境,最終緩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參考文獻:
[1]舒利敏.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會計之友,2010.
[2]彭野戰,劉豔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和治理[J].財務與金融,2009.
[3]任紅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企業導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