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FDI對福建省環境汙染的影響(3 / 3)

(2)地區分布

從環境汙染的地區分布來看,福州、三明、龍岩、泉州、漳州四市汙染較嚴重,2011年泉州工業汙染情況最嚴重,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粉塵排放量均居全省第一,分別達到10.25萬噸、5.06萬噸;漳州工業廢水排放問題較突出,排放量占全省比重的48.89%,這一情況與當地對外開放早,吸引外商投資多有密切的關係。廈門市也是屬於對外開放早,吸引FDI多的市區,但由於在工業汙染治理投入較大,整體汙染較少。

(3)產業分布

FDI在福建省集中投資的紡織,服裝鞋帽,塑料,通信機械,化學原料等行業產生了大量汙染物,從2009年~2010年工業二氧化硫、煙粉塵排放情況來看,除了紡織、皮革、金屬、非金屬、通用設備四個製造業汙染排放量略下降外,其他製造業汙染排放均逐年上升,甚至是大幅度上升。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對環境汙染最大,平均工業粉塵排放量達到全省的72.5%,此外紡織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的工業二氧化硫、煙塵排放數量也占全省很大的比例。2010年汙染密集型行業總體排放的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煙塵、工業粉塵占全省排放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3.56%、53.02%、63.75%,F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造成酸雨汙染普遍,2010年第一季度福建全省23個列入統計的城市中,20個城市均出現酸雨,酸雨頻率大於50%的城市有9個,而工業粉塵、煙塵的大量排放使得福建省空氣質量不斷惡化。

三、啟示及政策建議

綜上,FDI在促進福建省經濟增長的同時對其環境確實造成了一定負麵影響,惡化了當地的環境,據此給出如下政策建議:

1.積極引導產業結構升級

FDI在福建省投資存在明顯的傾斜,集中投資於汙染密集型行業,這種投資結構的不平衡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因此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FDI更多的進入第一和第三產業,減少在汙染密集型製造業特別是非金屬礦物製造業等行業的投資,推動福建省產業結構的升級。

2.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引進外資時應避免保量不保質的問題,對那些資源利用率低下、高汙染的企業堅決不予引進,對科技含量高、環境汙染小的外資項目則優先考慮,通過對引資結構的調整,引導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3.加強汙染治理

建立健全相關的環境保護法規,對重點汙染企業進行監控,全麵控製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加大對超標排放企業的懲罰措施,同時對環境治理情況好的企業予以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參考文獻:

[1]方苑.FDI對福建省環境質量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09,(3)

[2]章貴軍,付誌剛,李妙萍.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汙染的實證分析—基於福建省2000-2008 年麵板數據[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2010,(37)

[3]吳幼華.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對福建省環境影響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 學學報,2009,(5)

[4]林美順.FDI、出口貿易與經濟可持續增長研究—基於聯立方程模型對福建經濟的實證分析[J],亞太經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