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姒姑娘——你美的像幅潑墨畫中的仙(1 / 1)

《東周列國誌》中如此形容姒姑娘:“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

姒姑娘來自褒國,史書上稱為:褒姒。私不喜歡這個稱呼,就像我們不會把王昭君稱為“漢王”。姒姑娘沒有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卻留下了紅顏禍水的千古罵名。

姒姑娘的出身被傳的很神,可以追溯到距當時約八百年的夏朝末年。兩條神龍停在夏帝朝廷前,龍離去後留下唾液,夏帝用匣子把唾液保存了起來。後來,夏朝滅亡,這個盒子傳到了商朝;商滅,傳至周。這期間再沒有人打開這個匣子。

到周厲王末年,周厲王不聽勸告想打開觀看,結果這個龍的唾液變成了一個黑色的蜥蜴,這個蜥蜴碰到了一個周厲王宮中八九歲的侍女。這個侍女成年後無夫生子,這個孩子就是姒姑娘。侍女很害怕,便把孩子拋棄了,幸得一對褒國的夫妻所救,因此流落到了褒國。

不得不說,如此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的、跌宕起伏的出身。要比是狐狸精更難調查清楚。或許故事的意義在於:中國曆史上都講究師出有名。這樣就符合了傾國禍水的核心要素:生而不詳。

姒姑娘的夫君是周幽王,商紂王的昏庸有待考證,可周幽王是真真的看不出雄才韜略。雖然當時的周王朝已經日趨沒落,但底子還是有的。褒國打不過周,於是獻出禮物,其中就包括姒姑娘。

這是曆史上常用的手段,男人的戰爭失敗了,讓女人去抵罪。姒姑娘都可以嫁給周幽王的兒子了,可是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好在周幽王很迷戀她,她的物質上過得還算好。但姒姑娘並不開心,因為她隻是想平平凡凡的生活在她的家鄉--褒國,成為寵妃不是她想要的。

王的女人這個職業,做好了,是賢後;做不好,王的失敗一定是因為你。

幽王也看出了姒姑娘的不開心,他感覺他並沒有真正得到姒姑娘的心。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去征服。於是他更寵愛姒姑娘了,甚至廢了王後改立姒姑娘。怎樣?我夠愛你了吧,你快點來愛我。

可姒姑娘的心是不能被鎬京城困住的。這風雨飄搖的大周啊!我等著和你一起倒下的那一天,這樣我就可以擺脫這層層枷鎖了。

姒姑娘已背負了太多,她沒有勇氣來自己舍棄一切,也沒有能力舍棄,或許國滅是最好的結果。

烽火戲諸侯,以搏佳人一笑。這段曆史真假難辨,如果真的存在,姒姑娘一定是冷笑吧。

幽王前任王後的母族,申候。聯合了羌族攻破了鎬京,攻破了姒姑娘的牢籠。從此,史書上再無褒姒其人。不知道她是獲得了自由,還是終究逃不過命運的齒輪_隻是把牢籠換一個地方而已。

姒姑娘在史書留名的意義就在與為幽王找個替罪羊。這種事姒姑娘生前就在做,死後也逃不掉。殊不知沒有任何人要為另一個人言行做法負責。

若有來世,一願不再有流風回雪之姿;二願強大到掌控自己的人生;三願走遍這萬裏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