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誠忻給鐵衛軍下達了動員令,鼓舞了士氣,又馬不停蹄地直奔皇宮跟哲宗皇帝去辭行。
景政殿內哲宗正在處理政務,但徐誠忻不比常人,王旭不敢怠慢趕緊親自進去通報。不一會又麵帶笑容地出來,稱聖上宣徐大人覲見。
徐誠忻回以微笑,邊走邊隨口問道:“聖上在與哪位大人在談事呢?”
“鴻臚寺卿袁大人,已經談了好一會兒了。”
“袁丁,袁大人?”徐誠忻好奇,皺眉道:“袁大人怎麼會來,莫非又有哪個屬國來討要錢財啦?”
大宋富庶天下聞名,科技發達、經濟富裕,又喜歡要麵子稱老大。周邊小國也是摸透了漢人的脾氣,低個頭叫聲“老大”,隔三岔五地派使臣來朝拜一下。大宋皇帝一般都不會虧待他們,說一聲“賞”就都能發筆小財。於是這些小國就開始樂此不疲,有臉皮厚的國家一年能來三五趟。
徐誠忻對這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事非常痛恨,但朝廷的慣例都是如此,要管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過來的。今天既然看到了,他自然不能袖手。
王旭知道他的脾氣,見他皺眉忙道:“小的仿佛聽說是倭國的事情,大人進去一問便知。”
倭國的?徐誠忻更為討厭,這幫孫子難道又鬧出什麼新花樣來了。這樣想著快步邁進景政殿,便聽到哲宗開心的笑聲。
“徐愛卿來啦!快進來快進來,聽聽袁丁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消息!”遠遠地就聽到哲宗叫道。
“看陛下氣色便知一定是好事。”徐誠忻笑道。
“果然是好事。”袁丁也頗為興奮,向徐誠忻行了一禮才說:“自今日起,我大宋再無倭寇煩惱,海疆無恙矣!”
徐誠忻心中一動,暗想:我離開明州才三個月,莫非趙顏動作這麼快已經打日本打下來了?這宋代的小日也太窩囊了吧!
徐誠忻在明州被虜這件事一直沒有告訴哲宗,原因有二,一是為明州眾官員著想,他們既然從一開始就瞞著朝廷,那他也隻能幫著一瞞到底;二是趙顏父子的事隻有他一人知道,劉武是
他心腹倒是不用擔心的。他擔心把這事告訴哲宗會引起他的不滿,畢竟哲宗隻讓他放趙顏一命,並沒有讓他幫趙顏東山再起。徐誠忻在意的並不是趙氏家族的帝位,而是整個中國的曆史命運。
袁丁繼續說道:“昨日,倭國的村上天皇突然從杭州港上岸,隨行不過十餘人。杭州知府章帆上奏:上月初,倭島突遭外敵入侵。來犯之敵攜驚天神兵火器,聲如驚雷,所拋之鐵球洞船
開牆、揚塵數丈,無人能擋。數千兵勇隨船而至,稍有反抗便遭屠殺,僅一月不到便橫掃四島,死傷逾萬,倭民盡服,倭國皇室倉皇離島。至今日,倭國已為其所滅,村上天皇不日將抵京,泣懇吾皇代為複國,其狀甚悲......”
徐誠忻聽了大爽,心想:趙顏老兄,這件事你幹得太漂亮了,可謂利在當下利在千秋啊!憑這,說什麼哥也要幫你一下,你可已經化身為民族英雄啦。忙對哲宗道:“陛下,他們雖然滅了咱們的屬國,但好歹也是自己人,臣建議還是不要幫倭人的好。”
哲宗奇道:“徐愛卿知道那夥人是什麼來頭?”
徐誠忻一怔,趕緊解釋道:“這個......自然是不清楚的。不過臣想倭人陰險狡詐、貪婪凶殘,已經為害我朝百姓多年,他們既然滅了倭國,也算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如此看來......哦,對了。不知道章知府有沒有說滅倭國的是什麼人?”
袁丁笑道:“這事聽起來荒唐,自己的國家被占了,倭國天皇竟然還不知道是何人所為。隻知道聽手下人說,這夥人到哪兒都舉著一麵旗幟,上書一個漢字為‘趙’,可見他們應該是漢人。”
“趙?”徐誠忻裝模作樣的沉思片刻,說道:“陛下以為如何?”
哲宗的神色有些玩味,笑道:“此人竟與朕同姓,難怪倭人要懷疑到朕的頭上。不過,既然倭人認我朝為宗主國,朕自然要給他們撐腰,不然其它屬國豈不人人自危。”
“陛下想出兵幫倭人?”徐誠忻問道。
“徐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不妥。”徐誠忻直接否定,“倭族人都不是個好東西,陛下何不趁此機會滅了他們。至於其它屬國......臣一下子也沒想出辦法,但大家商量一下總能應付過去的。就算勉為其難也總比救下中山狼好些。”
袁丁做為外交官,應付這種事比較有經驗,他也痛恨倭人,忙獻計道:“陛下,臣有一計,或可解開此局。”
“講。”
“待倭國國主來京懇求時,陛下盡可答應他的要求。但同時也要向他說明,我朝現在戰事吃緊,自顧不暇。北有遼人虎視眈眈,南麵海外諸國屢次挑釁,西麵又有蕃兵作亂。事情有很多,微臣自會跟他們說。用這些理由拖上三五年料不是什麼難事,等那時我們再慢慢想辦法安撫各國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