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用MBA的心思打NBA(1 / 2)

第17章 用MBA的心思打NBA

一個腦子跑得比腿更快的人

現在有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總會跟父母抱怨諸如“現在學化學有什麼用,將來也用不上”“學物理有什麼用,我又不想當科學家”“學數學會算數就夠了,學那麼多根本沒用”之類的話。這些話乍一聽起來還挺有道理,於是,很多家長也就這樣被孩子“忽悠”了。

確實,我們大部分人將來當科學家、搞科研的可能性很小,上學時學的物理定律、微積分、元素周期表、化學方程式等知識在工作和生活中基本不會用到。但是,為什麼一個教授和一個沒什麼文化的底層工作者看起來氣質差別那麼大?他們都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學的數學買菜找錢時都夠用,教授隻不過多會了一些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或文學知識,但是差別就是這麼大。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我們學物理,不是為了將來當物理學家,物理可以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我們學數學,也不是為了將來當數學家,數學可以培養我們嚴謹的態度。從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這些能力集合在一起,就是綜合素質。

林書豪是哈佛的高材生,從小到大他都沒有因為打球而耽誤學習。但是林書豪的籃球水平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如今還在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職業聯賽裏大紅大紫。林書豪打球從來不跟黑人球員拚爆發,跟白人球員拚身體。他的大局觀,他突破中的變向,他的假動作,他靈巧的轉身都讓黑人、白人球員難以防守。所以現在不管是球評人、專家、教練還是球員,對林書豪普遍的評價都是“打球智商高”“腦子跑得比腿更快”。

在林書豪砍下生涯新高38分,尼克斯主場擊敗湖人的比賽結束後,“魔術師”約翰遜在ESPN演播室對林書豪的籃球智商大加讚賞。“他打得太好了,是真實的!我看他的比賽風格,是納什和斯托克頓的結合體,他融合了這兩者的優點!”約翰遜認為林書豪的進攻選擇很明智,“當他進攻時,對手迎上來防守,他就傳球,如果防守退後,他就開始投籃。我很奇怪,為什麼湖人開始不夾擊林。他打得太聰明了,非常明智,他打出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比賽!”

對於林書豪打球智商高這一點,尼克斯主帥丹東尼最有感觸和發言權:“他做什麼都非常容易,其他的隊友圍繞在他身邊,這就是我們想要打出的籃球。林書豪的速度和籃球智商非常不錯,這就是事實,而且我覺得他還可以比現在更出色一些。”丹東尼表示,“他作為一名控球後衛最大的優點就在於他打球非常愛動腦子。他之前一直說一定要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讓他證明自己的實力,現在他做到了!”

林書豪的成功,與他較高的籃球智商分不開。對此,他本人也承認,在哈佛、在常春藤聯盟裏打球令自己受益匪淺。

“那會兒你麵對的都是高智商的球員,要對付他們,你就必須練好腳下活。”林書豪說,“防守中,你必須時刻留心背後有人空切,或者雙掩護之類的事情。而就我個人來講,那種比賽的節奏相對較慢,我不得不去適應慢節奏的攻防。所以現在,不管是跑起來打還是半場陣地戰,我都很適應。”

可見,以後如果再有人抱怨“學習沒用”時,我們就可以給他舉林書豪的例子:你看,林書豪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好,靠文化成績考進了哈佛,在哈佛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這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跟打籃球沒關係,但他打籃球也很棒,現在在NBA,所有人都誇他判斷局勢能力強,打球智商高——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籃球場上,也要拚智商

心理學中對智力的定義為: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用通俗一點的話解釋就是:不僅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還要有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著名學者彭威廉說:“真正的知識更多地來自思考,而不是書本,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用‘腦’學習,而不是用‘眼睛’學習。”對於學習和思考的關係,孔子也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