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元神十足百病遷——禦醫推薦給皇帝的補虛護元食譜(1 / 3)

第四章元神十足百病遷——禦醫推薦給皇帝的補虛護元食譜

第四章元神十足百病遷

——禦醫推薦給皇帝的補虛護元食譜

第一節養生者,必養元補虛

曆代禦醫認為,元氣是人體的根本之氣,又叫“原陽”、“真陽”,它對五髒六腑起著溫煦生化作用。因此,能夠大補元氣的食物均能增力,如黑芝麻、核桃、桑葚、豹肉、鱔魚、蓮子等。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並稱“四虛”,並由此可導致諸多疾病。虛可用食物補之。

1氣虛證

主要表現為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麵色無華、舌質淡、脈細弱。氣虛,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氣虛者飲食調養:可常食用人參、土豆、糯米、燕窩、櫻桃、葡萄、牛肚、烏骨雞、鵝肉、魷魚、熟菱、胡蘿卜、豆漿等。

2血虛證

主要表現為麵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血虛者飲食調養:可常食用大棗、阿膠、胡蘿卜、菠菜、龍眼肉、荔枝、葡萄、花生、烏賊等。

3陰虛證

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麵色潮紅、口燥咽幹、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幹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遺精(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陰虛者飲食調養:應以保陰潛陽、滋養肝腎二髒為要。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薑、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4陽虛證

主要表現為腰酸怕冷、手足冰涼、小便清長、性功能低下、舌淡苔白、脈沉或遲。

陽虛者飲食調養:宜吃狗肉、羊肉、雀肉、海馬、幹薑、胡椒、肉桂、荔枝、茴香、肉蓯蓉、冬蟲夏草、人參、蛤蚧、獐肉、鹿肉。此外,陽虛體質還宜吃羊骨、牛鞭、狗鞭、海蝦、韭菜、鮮生薑、大蔥、丁香、豆蔻、鎖陽、桂圓、黃芪、紫河車、白酒等。

第二節補虛護元食譜

漢高祖與武陟油茶

武陟油茶是河南省武陟縣傳統風味食品,上貢珍品,已有兩千餘年的悠久曆史,秦時稱甘醪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

據說,楚漢之爭中,漢高祖劉邦受傷,行至武陟,食之傷愈體健,遂封為宮廷禦膳。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食後,曾為油茶賦“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衝出安昌春”。

武陟油茶真正出名是在清代雍正年間。那時,黃河多次在武陟境內決口,衝毀了大片田園,民不聊生,清世宗禦駕親臨武陟河堤巡察。當時武陟知縣令一名油茶大師為其調製油茶。世宗食後大悅,稱頌道:“懷慶油茶潤如酥,山珍海味難比美。”敕令在武陟開設油茶館,以饗往來百官,武陟油茶由此名聲大振。

製法:

芝麻仁1斤,油炸花生米(脫皮)半斤,胡桃仁半斤,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肉桂、草果、陳皮、良薑等味料共計1兩,幹麵粉5斤,玉米澱粉1斤,香油6兩,鹽麵半斤。

1將芝麻仁炒成黃色;油炸花生米、胡桃仁分別研碎;各種香味料一起磨成粉。

2將幹麵粉、玉米澱粉上籠蒸後取出,晾涼後擀散,過籮,用香油炒成淺黃色時,放入研碎的芝麻仁、花生米、胡桃仁以及香料粉、鹽麵與炒麵粉拌勻,即成油茶麵。

用法:

可開水衝食或煮食。

功效:

味道濃鬱,營養豐富。具有養元補虛、益肝健胃、潤肺補腎、提神生津、強身益壽等多種功能。

王莽與鮑魚

素稱“海味之冠”的鮑魚,名為魚,實則不是魚,它是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因其形如人耳,也稱“海耳”。

古人稱鮑魚為“鰒魚、鏡麵魚、九孔螺、明目魚”。鮑魚入饌具有淵遠的曆史,《史記》稱鮑魚為“珍肴美味”。

據《漢書》和《五雜俎》記載,西漢末年,新朝皇帝王莽非常喜歡吃鮑魚,每當憂懣不食時,就用鮑魚作菜下酒,吃了鮑魚精神大振,連覺都不想睡了。

曹植在悼念其父親時,也曾提到曹操生前喜食鮑魚。宋蘇東坡品嚐了鮑魚之後,在《鯉魚行》中讚道:“膳夫善治薦華堂,坐會雕蛆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傳倚牆。”言下之意,一旦品嚐了鮑魚的美味後,一切珍肴都不在話下。

鮑魚作為珍貴的名菜,明清時期被列為八珍之一。據說清朝沿海各地大官朝見時,大都進貢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一頭鮑就是一斤僅有一隻鮑魚,七頭鮑是一斤有七隻鮑魚。前者的價格比後者可能要高出十來倍。顯然當時這些鮑魚是在被製成幹鮑才能進貢的,因為進皇帝的廚房不能是活物。

製法:

1生吃鮑魚

新鮮鮑魚即為活鮑魚,這種鮮鮑魚,在用刷子刷洗其殼後,將鮑魚肉整粒挖出,切去中間與周圍的堅硬組織,以粗鹽將附著的黏液清洗幹淨。活鮑魚在清潔處理後,一般不需刻意烹調,就可品嚐到絕佳的風味。

2紅燒活鮑魚

活鮑魚,老雞、老鴨、脊骨、火腿、蔥、薑;鮑魚醬、上湯、雞汁、雞粉、生油、鹽、雞油、濕澱粉。

將活鮑魚宰殺去內髒,留肉用牙刷刷幹淨、清淨,取沙鍋底部墊雞、鴨骨塊加湯,上麵將處理幹淨的鮑魚擺上,以水沒過鮑魚為準,中火燒開,小火煨即可,將煨透入味的鮑魚裝盤;另起鍋加上湯、加調味品,調準口味及色澤,用生粉勾芡加明油澆在煲好的鮑魚上即成。

3瘦肉鮑魚湯

鮑魚(連殼)1斤,夏枯草1兩,瘦豬肉4錢。

隻要揀選新鮮鮑魚,將鮑魚殼和鮑魚肉分離。鮑魚殼用清水擦洗幹淨,去掉泥汙;鮑魚肉去掉汙穢粘連部分,再用清水洗幹淨,切成片狀。再加上夏枯草、瘦豬肉,一齊放入已經用猛火煲滾了的清水內,改用中火,繼續煲,以少許鹽調味,即可佐膳飲湯吃肉了。

用法:

生吃或佐餐,每次適量。

功效:

鮑魚本身營養價值極高,由於是深海生物,它可滋陰補陽。禦醫認為它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它還有益明目、壯腰健腎、養顏的功能。近年來發現鮑魚內中含有多種鮑靈素,有較強的抑製癌細胞生長作用。

漢光武帝與試量狗肉

西漢末,王莽篡位後,漢室後裔劉秀起兵討伐。有一次他吃了敗仗,逃到了現今的河南鹿邑地方試量集鎮。又饑又餓的劉秀在百般危急中,有幸遇上了一位好心的農家老漢相救,並且煮熟了一鍋熱氣騰騰的狗肉相待。劉秀飽餐之後,方才恢複了元氣,重新上路。後來劉秀當上光武皇帝,禦醫認為此菜有滋補功效,便將它列入宮廷養生食譜。從此,試量集鎮的狗肉天下聞名,2000年來久盛不衰。

製法:

狗肉2斤,精鹽半斤,醬油3兩,砂仁、豆蔻、桂枝、蓽撥、良薑、白芷、八角、草果、陳皮、小茴香、丁香、花椒、火硝各少許,老湯10斤。

1把狗肉的前腿後腿卸掉,再順著脊骨劈成兩扇,每扇切成5塊,用刀在肉上均勻地劃出刀口,放清水裏把血水泡出,撈出瀝淨水。

2把鍋放在旺火上,添老湯燒開,放入狗肉和調料(火硝除外),湯開後撇去血沫,把火硝點燃,燒一半放入鍋內湯中,將各種雜物一起撇出。蓋上鍋蓋,用小火燜煮,中間要將肉上下翻一遍。

3冬天煮十成熟,夏天煮八九成熟。頭一天晚上將肉煮好,漬至第二天早上出鍋,整齊放好。

用法:

食用時用手撕著吃。可多食。

功效:

爛而不膩,易消化,生暖解毒,食後有理氣健脾、補虛養胃的功效。老年人食用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