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曆盡塵世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
、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稱頌。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擁有的那種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曆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甚至瘡痍滿目,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為了更好地珍存那些奇石,準備為它修建一座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粉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
貪圖享受,你就會像第二塊石頭那樣,沒有什麼前途。青少年處在人生起點,隻要選擇奮鬥
,不貪圖享受,就能成就美好人生。
培養品位,才能擁有精致的生活
生活可以簡單,但不可以粗糙。——佚名
德國作家施瓦布說:“一個人的品格,猶如一朵花的芳香。”我們要細心地嗬護和培養自己
高雅的品味,讓它散發出愉快的芬芳。而這絕不是穿金戴銀,啜幾口上好咖啡,或開一輛大
奔,出入幾趟五星級酒店就能變得“品味”十足的。一位智者說過:“人格無法在市場上買
到,必須孜孜不倦地塑造。”一個人品味的形成,如同吃中藥,是慢慢調理出來的。我們看
古今中外那些有著高尚人格和不俗品味的人,都是十分注意這一“塑造”和“調理”功夫的
。
有品位的人一定有優美的風度,但是,風度的優美沒有固定的模式。
各種各樣的風度,有各種各樣的優美。有的熱情;有的文靜;有的果斷;有的謹慎;有的敏
捷;有的莊重;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秀麗端莊;有的脈脈含情;有的含蘊深沉。
一身名牌並不是品位,品位蘊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精致中,而生活中的精致無處不在。
某大學寢室裏,有一個從偏遠山區來的青年小輝。據說,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車,再坐汽車,之後是馬車,之後是背包步行……他的家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僻遠。
彼此熟了以後,他給舍友們講他母親的故事。她經常說的話是:生活可以簡陋,卻不可以粗糙。她給孩子做白襯衫白邊兒鞋,讓穿著粗布衣服的孩子們在艱辛中明白什麼是整潔有序。他說,母親的言行讓他和他的手足們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出美麗的花。受母親這種思想的影響,他的生活雖貧窮但很精致。
大家終於明白,為什麼那個養育他成人的窯洞裏,會走出那麼多有出息的孩子。
和小輝同一寢室的阿哲,是在富裕家庭裏長大的,他的父母生了5個孩子,隻有他一個
男孩。他來上大學,他的母親一下子給他買了10套衣服,可是,沒有一件給他穿出點兒模樣
來。他總是隨隨便便地一扔,想穿了就皺巴巴地套上,頭發總是在早晨起來變得“張牙舞爪
”,怎麼梳都梳不順。一切都亂了套是他最習慣說的一句話。他總也弄不明白,住對床的室
友,怎麼每一天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他的床上,橫看豎看都是亂,而對麵那張床,洗得
發白的床單總是鋪得整整齊齊。
這種點點滴滴生活中的精致,溶入到一個人的血液、生命、言行中,就形成高潔的品位,就
顯出非凡的教養,就透出攝人的高貴。這種精致的生活隻在於我們的小心和習慣,而不在於
環境的優劣。這種精致的生活越是出自粗劣的環境,它所培養出的一個人的天生風骨就越震
懾人,這個人也更是有了脫離粗劣環境的力量。因為一切都表明:他雖出身這樣的環境,可
他超越了這個環境,這個環境已配不上他了,他已屬於更好的環境,他的一切已顯示他該擁
有更好的一切。
生活的精致無處不在。整潔的書桌,幹淨的床鋪,無不顯出一個人生活的品位。閑來學學鋼
琴繪畫,陶冶身心的同時也顯出我們生活的精致。
成長導航
一位朋友曾向林肯推薦一個人做閣員,林肯卻沒有用他。朋友問原因,林肯回答:“我不喜歡他那副長相。”朋友不理解,說:“這是不是太嚴厲了?他不能為自己天生的麵孔負責呀!”林肯說:“不,一個人到一定年齡就該對自己的臉孔負責。”
林肯的意思是說,人的臉孔固然是天生的,但表情、神態卻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氣質。
“精於一藝或是完成某種事業之士,他們的容貌自然具有凡庸之士所沒有的某種氣質與風格。”而要具有這種氣質、風格或品位,青少年就要注意在加強道德修養和文化學習的同時,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儀態大方,服裝整潔,說話文明,趣味高尚。
成長導航
從人的根本意義來理解,勇於冒險勝於安逸平庸。轟轟烈烈地奮鬥一生,到頭來失敗了,他的一生仍然是偉大的、壯烈的。
懼怕失敗,不冒風險,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保住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那真正是一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是一個懦夫的人生。其最為痛惜之處在於,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潛能。你本來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最高喜悅,可是你卻甘願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悔恨和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不如做一個失敗的英雄。
為了更大的成功,別貪戀眼前的安逸和平穩。揚起你生命的風帆,頂著滿天烏雲,迎著驚濤駭浪,去進擊,去拚搏,去展示你生命的根本意義,實現你生命的偉大創造。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陽勇富、廉勇、梁素娟、許慶元、張豔紅、柳絮恒、齊豔傑、陸曉飛、王菲庶、張保文、李亞莉、蒙明炬、李秀敏、關麗瑩、何瑞欣、李衛平、李敏。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