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未來的高度,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1(3 / 3)

成長導航

有人問美國總統艾森豪將軍的兒子,他父親因軍人從政而遭到許多批評,他父親會不會因此木懷恨任何人。結果他回答道:“沒有,我父親從不浪費一分鍾去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

人生苦短,何必留怨恨於心中,當怨恨於心中潛升的那刻起,快樂便逐漸與你無緣。因為你每日裏所想的是如何恨之入骨,試想這樣的人生還會精彩?傷痛和怨恨每每回憶一遍又要被折磨一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忘卻。忘卻怨恨,以寬容心態對人處事;忘卻悲痛,把自己從傷心的境地解脫;忘卻憤怒,平心靜氣才能活得快樂;忘卻憂愁,微笑著麵對生命的每一天;忘卻名利之爭,視為身外之物方輕鬆瀟灑。

知足是靈魂的滋養,幸福的前提

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欲。

——塞尼遜

知足是靈魂的滋養,知足是幸福的前提。做一個知足的人需要勇氣,需要耐性,更需要智慧。每一個懂得知足的人,都可以把平淡生活過得豐富多彩,都可以找到隱藏在細節中的美好與快樂。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羨慕別人的生活,總愛抱怨自己對生活的不滿。他們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安定的工作、知心的朋友等等,而這些也許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也許人類最可悲的便是看不見自己生命中的美,讓多少歡樂恍然逝去,留下無盡的遺憾。

人,不應該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不到未嚐不是一種缺憾美。它會使你永遠擁有希望和信心,從而不懈努力去追求。而終日停留在哀歎中,隻能是浪費生命,虛度光陰,毫無意義。

生活,帶給我們很多歡笑很多快樂,我們應該感激生活!我們應該知足,身體是健康的,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我們同樣應該知足,家庭是幸福美滿的,這也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大的恩惠!我們應該知足,無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總有二三知己為伴。

所以,我們不必感歎別人的富裕,嫉妒別人的權勢,因為我們的生命中也有很多讓別人羨慕的精彩。拋開那些無休止的欲望吧,它隻會令人徒增煩惱。隻有當你知道自己幸福的時候,你才真正是幸福的人。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假如將全世界的人口壓縮成一個100人的村莊,那麼這個村莊將有:

6人擁有全村財富的89%,而這6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擁有電腦,1人(對,隻有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周離開人世的100萬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未經曆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你已經好過世界上5億人。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

如果你銀行戶頭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金。你已經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隻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當你讀完這段話時,內心是否也感到一陣巨大的震動呢?你或許是平凡的,但你不一定就不是幸福的。你的財富往往就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東西,隻要你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不會被虛榮蒙上你的眼睛,你才能夠發現這一切,它們都不應當被你忽略。知足者常樂,五個字而已。幸福也就是這麼簡單。

成長導航

知足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的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

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的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者長樂。

隻有甘於平凡知足,才能笑對得失福禍,才能冷靜客觀的對待現實,正確的認識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生活、事業的最佳“度”,否則,不求實際,一味的沉浸在欲望的漩渦中那會將自己淹沒。

如果懂得知足的幸福,你就會在達成自己的一個夢想後停下來。先好好體會這過程中的苦與累,驚與喜,看清楚這過程中曾給過自己關懷的人們,然後以感激的心來報答他們對自己的這一分恩情。在這過程中你會明白什麼才是你真正所需要的,什麼是知足的幸福,而不是一些空洞的可以棄之如糞土的盲目的追求。

快樂源自分享

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馬克·吐溫

有一個饅頭店的老板,每天出籠三次,每次固定蒸120個饅頭。100個出售,20個接濟老人和孩子。常常生意好時饅頭一出籠就被搶光,但無論客人如何要求時,他從不肯把多出的20個饅頭出售。“這是送的,不賣!”老板用十分堅定的口吻拒絕每一個想要買的客人。一邊說,一邊把熱乎乎的饅頭分送給老人和孩子。在那一刻,老板黝黑的臉上綻放出的是明亮的光彩。那種動人的親切和笑容,是其他顧客看不到的。

把快樂帶給別人,在分享快樂的同時,你一定能夠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快樂。快樂是一種流動的空氣,當你感覺害怕自私時,它便已經停止流通了。你關上門,使快樂無法流向你,困守在自設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肯付出,結果很可能會窒息。而當你敞開心胸,樂於付出的同時,快樂,富裕和真正的自由,便進入你的心中。

熱愛生活,享受生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歡樂,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但是人不應僅僅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還應該把快樂帶到鄰裏、同事、朋友中間,使大家都沉浸在快樂之中。這樣,你不僅能成為一個給人帶來快樂的開心大使,還可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有好人緣的交際明星。

那麼,怎麼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讓別人喜歡自己呢?

在別人憂愁時加以撫慰。人們常常會因為受到社會壓力的衝擊而表現出憂愁的情緒。當朋友陷入憂愁中時,你適時而至,給予對方撫慰,說不定對方就會走出情緒低穀,重新走向快樂。也許你的這些言語未必百分之百地符合真理,但卻能使他暫時卸下思想包袱。當然根據具體情況,你撫慰的方式也要因人而異,不可生硬、簡單。

在別人發生矛盾時加以化解。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矛盾不僅會導致人際關係走向僵局,更趕走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快樂。你想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要做的就是讓雙方正常交往,融洽關係,使快樂重新回到大家中間。

在氣氛沉悶時加以激活。在交際情境中不免出現沉悶的情景。沉悶會導致僵局和窘境,這不僅與交際的交流、溝通宗旨相悖,而且也讓人失去了交往的快樂。所以你應該設法去激活這種沉悶的局麵。兩個長期處於冷戰狀態的人,不可避免地邂逅,那情景既別扭又令人窒息。你巧妙地加以激活,不僅能打破沉悶的局麵,或許還會帶來兩個人重新握手的契機。

成長導航

快樂可以分享。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你就能成為一個飄逸灑脫的人、快樂的人,也會成為一個受歡迎、受尊重的人。

快樂的要素之一是積極的心態。首先自己是開心的,其次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如果自己心情灰暗、低落,怎麼給別人帶來快樂呢?給予別人快樂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健康積極心態的自然流露。給別人帶來快樂也不是表現在一時一處,而是長期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所以這兒的心態指的是基本心態,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麵貌和人格特征。

快樂的另一個要素是幽默的氣質。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必須是一個幽默的人,一個幽默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快樂有效地傳達出來,並感染大家,讓大家快樂起來。所以你要培養幽默的氣質。你不可能像相聲、小品演員那麼詼諧,但你至少可以說些新穎、輕鬆的話,再如多學幾則幽默、笑話等,都會讓你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的時候,要適時適度,這才是合適的,別人才能接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不適時適度,輕則顯得生硬、做作,重則是一種冒犯、侵害。比如在肅穆莊嚴的場合,你就別一廂情願想著把快樂給別人,而要等待時機,掌握適當的度。超過別人的接受限度,就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以你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

把快樂帶該身邊的人不是矯揉造作,更不是嘩眾取寵,而是為了優化人際關係,創造更美好的人際情境。同時你也要從實際出發,切合具體情境和具體對象。如果撇開了這些,你的行為就不符合實際,既無意義,也無法帶來理想的效果。

同樣,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並不是做一個“逗你玩”的“現世活寶”,或做一個沒有原則性的“彌勒佛”。如果停留於這種層麵,雖然會帶來活躍的、歡樂的氣氛,但層次不高,甚至會把交際帶到庸俗、無聊的境地。所以把健康、輕鬆、快樂、活力帶來的同時,你也要使人際關係向更積極、更高雅、更有品位的境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