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員怎樣升至省部級(1 / 1)

科員怎樣升至省部級

當今共和國,一個普通科員,怎樣才能盡快升遷至省部級?其中有何規律,有何路徑,有何訣竅呢?

概要言之,以下數條,為快速升遷之必備條件也。

其一,年紀要輕。當今中國,幹部升遷是要劃出一定杠杠的。比如,副處,一般35歲以下,副局,一般45歲以下,副部,一般55歲以下。所謂“一般”,其實就是杠杠,無特殊背景者,不可逾越也。同樣條件,年紀輕者,自然占有先天之地利優勢。

其二,學曆要高。隨著中國的日益現代化,對於官員的學曆要求,越來越明顯。過去,隻要有基層經驗,政績比較顯著,即使沒上過大學,隻消到黨校什麼的弄個你知我知的準文憑,也就可以順利過關。如今行情已變,不信您到機關看看,處長局長們遞過來的名片,博士甚至博士後已是稀鬆平常。

其三,崗位要多。隻在一個崗位工作,即使直線升遷,速度很快,也會留下遺憾,因為現代社會,行業分工日益明顯,搞工業的也許不懂得文化,管文教的又沒搞過農業。所以,崗位的輪換交叉,幾乎是高層次幹部的必備條件之一。

其四,基層要下。基層雖然級別不高,但一個基層就是一個小社會,任務非常艱巨,情況十分複雜。這對幹部綜合素質的考驗與鍛煉,遠非坐機關朝九晚五喝茶看報紙可比。如今,凡提拔省部級及以上更高級別幹部,必須有基層工作經驗,這已成為不成文的規定。所以,部長去幹省委書記,倘若年紀尚有餘地,則被視為前途無量也。同理,某某年輕能幹的官員,突然從機關下到基層主事,人們幾乎可以看到他仕途的下一步甚至下兩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其五,班子要強。你在什麼樣的班子,就會有什麼樣的前途。這也已經成為當今官場一個通例。往往是,某一地區或某一部門,因為業績突出或其他原因,幹部升遷很快,反過來,因為幹部升遷很快,又會有更多優秀幹部被派到此一地區或部門,加之曾經升遷的更大的幹部,又會有意無意喜歡提拔曾經工作過部門或地區的幹部,於是,形成良性循環,出現馬太效應,越是出幹部的地方,越是多出幹部,越是不出幹部的地方,越是出不了幹部。

其六,領導要愛。主政一方且掌握著幹部升遷大權的主要領導,其經曆和喜好,不可避免地決定了某一時期官員的升遷命運。雖然都是“德才兼備”四字,但何謂德,啥叫才,不同領導有不同的判別標準。一般而言,一把手如果是“草根”出身,往往偏重實踐型幹部,如果是“海歸”,自然會喜歡專業型幹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常常也會在一個地區和部門形成連鎖效應。

其七,機會要巧。常言道,來早了不如趕巧了。無論任何標準,總要落到頭上才能作數。有時,機會恰巧碰到您頭上,真是想躲都躲不掉。反過來,某一標準一旦錯過,下一標準恐怕就很難再有您的份了。

以上七要,可謂科員升遷至省部級之“七字要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