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健康媽媽懷孕第十月2(2 / 3)

孕婦的配合

胎兒監護的三種方法的測定結果準確度直接受患者的配合程度影響,那麼,做胎兒監護時,孕婦應怎樣配合呢?

1.檢查前排空大、小便。

2.檢查時應安靜臥床,不要亂動,不要講話。

3.若激發宮縮後,不要呻吟亂動或屏氣,以免影響監測結果。

4.留心胎動,每當胎動出現時,即應按壓開關。

5.在監測過程中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心難受等不適時,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處理的準備。

胎心電子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電子監護胎心的意義

舊時聽診器不能掌握胎心的連續變化,不能識別心跳間的微細變動。胎心電子監護儀克服了聽診器的不足,已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目前在我國也已普及。

胎心監護主要為的是借觀察產前、產時胎心率與宮縮、胎動的關係,來估計胎兒在宮內有無缺氧及缺氧程度,以便及時處理,提高產科質量,降低圍生兒死亡率,是現今妊娠及分娩時有效的監護措施。

胎心電子監護儀的使用

胎心電子監護儀分內監護與外監護兩種監護儀。內監護用胎兒頭皮電極連在胎兒頭皮上測出胎兒心電圖,還能用宮腔內導管測定宮腔壓力,圖形清晰,不受腹部肌肉收縮幹擾,但隻能用於臨產後宮口開大1~2厘米以上、胎膜已破的產婦。外監護時,孕婦取半坐位,將胎心探頭和宮縮計放在腹壁上,操作時間20分鍾。胎心率、胎動、宮縮顯示在屏幕及圖紙上。此法簡便、安全,適用於產前或臨產後,但宮縮過強時或孕婦使用腹壓時可幹擾圖形,影響診斷。

檢測胎兒心率的方法

超聲波檢測法

無論是A型示波法、B型斷層法,或是超聲多普勒法,均可在妊娠8周始從孕婦腹壁上測到胎心。在妊娠中、晚期,B超可發現明顯的胎兒心髒畸形。

聽診法

孕18周以後,普通的胎心聽筒或額頭聽診器即可在孕婦腹壁上聽到胎心音並計數心率。此方法簡單易行且經濟,是目前各級醫院最常用的聽胎心方法。

耳聽法

在妊娠晚期,將耳朵貼在孕婦腹壁上可以直接聽到胎心音。

電子胎心監護儀

由於電子胎心監護儀對胎心次數及胎心變化可以作連續記錄,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握胎兒生活情況。根據使用方法不同,有超聲多普勒、胎心音圖、腹壁心電圖及直接胎兒心電圖。監護途徑有內監護(直接監護)和外監護(間接監護)。此方法一般用於妊娠中、晚期對胎兒顯現異常或過期妊娠等妊娠合並症者的胎心監護。

胎兒鏡檢查的一般情況與實施方法

一般情況

胎兒鏡檢查有可直觀了解胎兒情況的特點,因此當超聲波不能確診胎兒是否畸形時,可采用胎兒鏡檢查。胎兒鏡檢查常用於以下情況:

1.協助確診胎兒畸形。在孕15~20周時,通過胎兒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胎兒軀體、四肢發育情況,有無畸形,並能確診神經管畸形。

2.可在鏡下取胎兒皮膚做活細胞檢查,以便檢查胎兒染色體畸形等。

3.在胎兒鏡直視下,從臍帶進入胎盤處取血,以檢查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或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

4.對曾有過不明原因死胎、死產和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婦,胎兒鏡檢查直接取血做免疫抗體試驗等,可有助於早期了解胎兒病變的程度,以便及早治療。

實施方法

胎兒鏡是一種產前檢查、診斷的特殊儀器,是近年來應用特製內鏡對胎兒做直接觀察的方法。

進行胎兒鏡檢查需利用B超聲儀做監護。先確定胎兒及胎盤的位置後,在腹部選擇穿刺進針的部位,穿刺部位應避開胎兒和胎盤。穿刺必須在局麻下進行,通過穿刺針芯,將特製的光學纖維內鏡送入羊膜宮腔內,直接觀察胎兒的情況,或取活組織等進行檢查,診斷比較確切、直觀。

胎兒鏡檢查雖然直觀、確切,但由於此技術較新、較複雜並常伴有並發症,因而要掌握一定的指征,非必要時一般不用此方法。操作時要慎重、認真,需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種:

1.進行胎兒鏡穿刺常會並發羊膜炎。對此應做好抗炎預防感染準備,孕婦適當服用抗生素,檢查操作時要嚴格消毒。

2.胎兒鏡檢查有可能引起流產或損傷胎兒。因此在檢查前,孕婦須應用鎮靜劑和解痙劑,以防過度緊張引起宮縮、早產等。術後還應給予必要的保胎措施。

3.胎兒鏡檢查視野較小,隻能看到2~4厘米的胎兒表麵。如果羊水混濁時,胎兒鏡直視有困難。因此,胎兒鏡檢查需要在清亮的羊水下進行,羊水混濁不宜用胎兒鏡檢查。由於胎兒鏡的視野小,因此,需與B超配合選擇最佳穿刺點。

羊水檢查的意義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

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兩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以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肺透明膜病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

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產前診斷的治療

產前診斷的孕婦

產前診斷又叫胎兒宮內診斷,為了優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

孕婦年齡大於35歲。

夫婦一方為染色體異常或為染色體平衡異位攜帶者。

有分娩染色體異常兒曆史者。

夫婦一方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人或有某種X連鎖隱性遺傳性患兒分娩史,此次妊娠須做胎兒性別預測者。

其他經產前谘詢門診檢查確定要進行胎兒宮內診斷者。

產前診斷的目的在於,了解胎兒有沒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

產前診斷的治療

產前診斷是實現優生的重要措施。就是在胎兒尚未出生前,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X線攝片、羊膜腔造影及胎兒造影、羊膜腔穿刺以及經宮頸管吸取絨毛做細胞培養、羊水分析等,借以診斷染色體異常、伴性遺傳病及先天性代謝障礙,避免生出殘缺嬰兒。

B型超聲波檢查

從妊娠6周(停經)至足月,定期進行B超檢查,可了解宮內胎兒發育情況,診斷胎兒異常。

X線攝片檢查

胎兒骨骼一般在孕20周後顯影較清晰。神經管、骨骼及頭麵部畸形在妊娠晚期才能通過平片得出診斷。故不能滿足臨床早期診斷,及時處理的要求,且有些畸形也不能靠平片下結論。拍攝質量高的平片,可協助診斷連體畸形。

羊膜腔造影及胎兒造影

羊膜腔內注入X線造影劑可清晰描繪出胎兒外形及羊膜腔輪廓。水溶性造影劑可更好地將胎盤、胎兒外表麵及胃腸道表現出來,可診斷胎兒頭部、四肢及神經管畸形,食道及腸道閉鎖。雙胎合並羊水過多,注入造影劑後24~72小時,若兩個胎兒均吞入顯影劑,胃腸道顯影,則提示為單羊膜腔雙胎妊娠。

早破水的診斷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有了胎膜才能發揮羊水保護胎兒作用,使胎兒在宮內活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恒溫、避免早產等功能。

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前者在內,後者在外。胎膜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一直維持到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大。由於宮口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的壓力而破裂,胎膜破裂後羊水從陰道流出,產婦常以為是小便濕了內褲。

羊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內有白色小塊的胎脂和胎毛。由於破膜的部位和大小不同,陰道流出的羊水量也不同,高位破膜水量少,低位破膜水量多。有時隻是絨毛膜破而羊膜仍存,也會流出少量的水,經臥床休息,破裂的絨毛膜可修複。

當胎膜破裂難以鑒別時,可將化學試紙放入陰道,堿性的羊水可使橘黃色的試紙變成深綠色;顯微鏡下可看見羊水內的小脂肪塊和胎毛;肛門指診覺胎膜由鼓脹而變癟,胎頭也隨之下降。

及時診斷胎膜破裂很重要,有指導產程處理的意義,以避免感染和臍帶脫垂等並發症。

絨毛細胞檢查的意義與影響

絨毛細胞檢查一般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其方法是妊娠早期(停經40~70天時),醫生在無菌操作下利用特製的細塑料管自宮頸進入宮腔,吸取少量絨毛標本,進行絨毛細胞的染色體檢查。絨毛細胞是胚胎的一部分,這種細胞分裂旺盛、繁殖迅速,取材後,經過實驗室特殊處理,就可製出絨毛細胞的染色體核型,即胎兒染色體核型,從而可診斷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

絨毛細胞檢查是產前診斷中的一項創新,隨著這項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大大縮短了曾經被認為需要在妊娠中期取羊水檢查才能診斷胎兒染色體病的時間。這樣,凡有適應征需要檢查的孕婦,在懷孕早期40~70天之間取絨毛做產前診斷,就可以檢查出胎兒是否有嚴重的染色體缺陷。這樣確診屬畸形胎兒的可以及時中止妊娠,同時也保護了孕婦的身體健康。

應該肯定地說,孕婦進行絨毛細胞檢查對胎兒沒有什麼不利影響。受精卵經過一係列生理變化,進入宮腔著床後開始細胞分裂,逐漸增生形成細胞團,在受精後3~5周形成胚胎,然後逐漸發育形成胚囊,內形成胎體,囊外有一層滋養細胞,滋養細胞表麵形成許多毛突起,就是所說的絨毛。隨著妊娠月份的增長,一部分絨毛形成胎盤,另一部分則慢慢退化。我們提到的絨毛檢查,是在胚囊外層取絨毛,因此早期做絨毛診斷不會對胎兒造成損傷。

羊膜穿刺檢查的意義

羊膜穿刺檢查,常用於有產前診斷適應證的孕婦,即在孕期約16周時,在無菌條件下,用有芯腰穿針自腹壁(宮底最高線下2橫指)向宮腔內抽取羊水。抽取的羊水標本送化驗室檢查,從而對宮內胎兒做出診斷。

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其皮膚、部分口腔黏膜、消化道、泌尿道等處的細胞,由於新陳代謝不斷脫落在羊水中,羊水中的細胞大部分是羊膜細胞和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在妊娠中期做羊膜穿刺,取出羊水,通過對羊水中的細胞進行生化、細胞學、細胞遺傳學等分析,可以進行宮內診斷,斷定胎兒的性別、血型以及是否有遺傳病等。

其中,測定胎兒血型,以防母子血型不合。直接將羊水細胞染色後做鏡下檢查,看其染色質,測定胎兒性別,可用於患伴性遺傳病的孕婦,決定胎兒是否保留。還可以將羊水細胞進行培養後再行染色體核型分析,診斷胎兒是否有開放性神經管損傷,如無腦兒、脊柱裂等。羊水檢查還可確定胎兒肺的成熟度,診斷胎兒代謝病等。

由上麵的闡述中可以得知,羊水情況反映著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狀況,所以在圍生醫學的防治工作中,羊膜穿刺術檢查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診斷措施。

羊膜穿刺術的安全性與特點

安全性

羊膜穿刺術是完全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的,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用有芯腰穿針連接的20毫升注射器通過腹壁、子宮吸取羊水10~15毫升。目的是做產前診斷,進行細胞培養,查找染色體的形態,診斷染色體病;還可以化驗分析,進行酶的檢查等。

實施羊膜穿刺術的最佳時期是在妊娠16~18周,時間過早羊水量少,此時期測甲胎蛋白也最佳。在穿刺前應先做B超掃描檢查,確定胎盤及胎兒位置,以免穿刺時被損傷。

特點

羊膜穿刺手術的特點是:簡便易掌握,嚴密消毒,避免損傷。在B超引導下定位穿刺,操作安全。對采取的標本進行甲胎蛋白測定,細胞培養進行核型分析,借以了解有否染色體病。還可以做羊水生化檢查診斷先天性代謝病。

雌三醇測量的意義

測量雌三醇可知胎盤的功能狀態,還可預知胎兒情況。

胎盤分泌的雌性激素隨妊娠月份而增加,在孕婦尿中含量較多,主要為雌三醇。雌激素是由母體和胎兒的腎上腺、肝髒提供前驅物質,再依靠胎盤中酶的作用而合成,最後以雌三醇的形式從孕婦尿液排出。

足月妊娠時,孕婦24小時尿液中雌三醇含量在15毫克以上。如連續測定雌三醇量均在10毫克以下,或雌三醇量突然下降到原量的50%或更多,說明胎兒胎盤功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