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摩根士丹利是第一號承銷商霸主,自1953年以來基本上都是如此。到1983年,經過"415規則"的震動以後,它驟然屈居第六位,以交易為主的所羅門兄弟公司上升為新的首領。承銷現在成了陳腐的商品買賣,在這種買賣中資本和交易本領遠比與公司間的關係重要。曾經是華爾街上流社會棄兒的交易公司一舉推翻達官顯貴,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暈頭轉向。摩根士丹利並沒有淪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它在股票承銷業務上保持第一位,在歐洲市場上則位居第二,但是它的相對地位已經下降,失去了特殊的勝利的光環。它有時候似乎對這個世界十分不滿。正如銀團負責人桑德斯發牢騷說的那樣:"公司財務主任和你我完全一樣。他們要想創新,他們想告訴董事會:"你們看我幹的!我創造了一個競爭的環境,我使這五家銀行都找到我門上來了,這有多好啊!"我掙脫了枷鎖。發債人現在控製了市場,我來了!"25路易斯·布蘭代斯所暢導的關於公司和銀行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的關係,現在聽命於市場的力量和美國公司界的要求而發展起來了。這種基於市場的改革遠遠未能使華爾街民主化,而僅僅是導致最大的公司重排座次而已。隻有華爾街能量最大的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第一波士頓、美林、所羅門兄弟公司和希爾遜——雷曼公司——才有資本吞進大宗股份,然後再很快脫手。在"415規則"頒布之前,這六個大公司處理的新債務僅占四分之一,而在此之後,它們承銷的數量幾乎達到債務的一半之多。因此,改革家們事與願違,關係銀行業務的消亡並沒有給芸芸眾生的新銀行打開大門,而隻是鞏固了那些已成霸業的公司的地位。

"415規則"頒布時,正值鮑勃·鮑德溫在摩根士丹利的任期行將結束之時,拉下了他那銀團世界的幕布。他曾經說如果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被撤消,第二天早上他將在摩根擔保公司第一個排隊。然而,作為證券行業協會1977至1978年期間的主席,他猛烈地反對擴大商業銀行承銷的權力。當時摩根擔保公司的說客傑克·洛克倫說:"他給了我們幾下致命的打擊。"26鮑德溫在證券行業協會任期結束以後,回到了他越來越不了解的摩根士丹利。同事們都認為他在自己創造的交易和風險的世界裏迷失了方向。

一位前合夥人說:"鮑德溫從證券行業協會回來以後,成了絆腳石。他失去了對公司的控製,而隻是四麵樹敵。他把大家當成小孩子對待。他會滔滔不絕地講話,別人誰也沒法說話。他總是想回到海軍副部長那光榮的日子。他不願意聽別人的。最後誰也不想跟他在一起。"另一位說:"他含沙射影,故作姿態,總想當摩根士丹利的"老爺"。他總是在吹噓自己,講他當年的英雄業績。"鮑德溫直到最後都不肯讓人,一意孤行。然而,盡管他有許多缺點,但強硬而不講政策的鮑德溫仍是摩根士丹利現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他賦予了該公司在一個不複立足於老式關係的世界裏進行競爭的市場技能。他把公司從緩慢紳士、一種頹然死亡的困境中拯救出來。在1983年下半年,當鮑德溫時代結束,而顯然沒有接班人的時候,三位競爭者——鮑勃·格林希爾、迪克·費希爾和劉易斯·伯納德進行了緊張的角逐。此事利害關係極大。在十年之間,摩根士丹利壯大了十倍,現在有雇員3000人,資本3億美元。雖然執行董事沒有黑人或女性,但是80個執行董事的種族之多樣化卻很驚人。然而,它氣氛緊張,對抗性強,強手如林,已不像當年。

為了防止爭吵,鮑德溫的接替者爆出冷門,選擇的是49歲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帕克·吉爾伯特。他有獨特的摩根關係。他父親是神童,在20年代當過德國的總代理,在30年代是J.P.摩根的合夥人。吉爾伯特身材高大,溫文爾雅,大臉龐,鷹鉤鼻。他有像父親那樣孩子般的笑容,但像他繼父哈羅德·斯坦利那樣謹慎。一位前合夥人說:"帕克是個妥協派,他不會觸怒格林希爾、費希爾或伯納德。在要價很高的交易員中,他在調解分歧時處事輕巧。"據前執行董事羅伯特·傑勒德說:"帕克占了兩個長處,他有特殊的本能來化解尷尬局麵,能把人們撮合在一起共事。大家都很敬佩他的人格。他真有把公司團結起來的凝聚力。"27吉爾伯特是高級管理人員中最有國際經驗的,經常去巴黎,也處理過中東事務。就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他和摩根擔保公司非常接近,擅長於拉攏老客戶。摩根擔保公司的一位副總裁說他是"傳統,是水底下的梭魚,根本不知道上麵的關係"。他的使命是在急劇的變革時代保持傳統的含義。他以前的一位同事說:"帕克適得其所,因為他父親和繼父適得其所。他是一個象征性人物,就像哈裏·摩根一樣。"據另一位前合夥人說:"在摩根士丹利的普遍傳說是,他想證明他之所以得到晉升,不是因為他是哈羅德·斯坦利的繼子,而是由於其他原因。然後他就走了,去打高爾夫球了。"事實上,不管原來計劃如何,吉爾伯特不是充當傀儡,而成為出乎意料的強人。正如由於他的謹慎,摩根士丹利才避免了1987年股市崩潰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