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銀行董事長戴維·泰勒,身材修長瘦削,貴族氣度,嗓音低沉。他掙紮著控製損失。為了製止謠言,他把自認為能穩定情緒的電傳發向200多家銀行。但是,這一招把大陸銀行的困境暴露在聚光燈下,反而使人們更加恐慌。第二天,保羅·沃爾克打電話給劉易·普雷斯頓,可後者對提供私人安全網抱有懷疑。但是華盛頓希望由大銀行籌措的私人信貸能夠恢複人們對大陸銀行的信心。這是政治上的偏好——裏根政府正著迷於"市場解決"。銀行家們也認為,如果他們不老是乞求聯邦保護的話,就可以更加合法地要求擴大證券權力。即使在調動私人信貸的那個星期五,大陸銀行還向芝加哥聯儲借了40億美元。在下一周,"私人救援"也略有一點虛構的味道,掩蓋了聯邦政府更為深入的、更加關鍵的卷入。
為什麼大陸銀行選擇摩根來牽頭救援?這個選擇使人回想起1907年和1929年的情形。大陸銀行的一位前高級官員說:"當時選摩根銀行是顯然的,它金融實力最強,聲譽無可置疑。"摩根也是大陸銀行的孿生兄弟。"我們感到摩根與我們的機構相似,它沒有我們所麵臨的問題,但融資方式相似。"泰勒回憶說。12摩根未出席而得到了這份差使。花旗銀行曾想侵入大陸伊利諾的領土,結果卻結下深仇。
在母親節的周末,通過繁忙的電話線路,普雷斯頓和泰勒從16家銀行籌集到45億美元的信貸限額。這些練達的銀行家們依靠的是最原始的方法。他們往往隻是給銀行打電話,找到值班的保安人員,請他們找到董事長。令人驚奇的是,聯儲委員會居然沒有美國最有勢力的大銀行家的應急宅電。太平洋證券公司的首席信貸官正在衝浪。盡管銀行家們在為信貸份額討價還價,但他們都知道這場危機的嚴重性。正如大陸銀行一位官員所說:"他們知道大陸銀行的問題可能會波及若幹其他銀行。"人們擔心大陸銀行將會非常糟糕地使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製造商漢諾威銀行的第三世界的債務,或者美洲銀行的房地產貸款的壞賬上。普雷斯頓說:"還有50多家中西部銀行在大陸銀行的存款超過他們的全部資本,那就是為什麼值得去救。"13到星期天晚上,45億美元的信貸限額已經具備。
到星期一早上,全球市場睡眼蒙矓地看到美國最富有的銀行所展示的力量。一個皮爾龐特·摩根那樣的人有可能指揮黃金市場,但是現在私人資金在全球市場上相形失色。在沃爾克和普雷斯頓頻頻通話之際,擠兌一直未停。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歐文·斯普拉格回憶說:"在那個星期一,沃爾克除了和普雷斯頓通電話以外,沒有給任何人打電話,甚至未給政府打電話。"看來,銀行家的救援並不奏效。"顯然,第二天政府不得不介入了。"14此事牽一發而動全局,影響極大。大陸銀行比大蕭條時代倒閉的所有銀行加起來的規模還要大。作為一個"熱錢"銀行,它的400億美元的"存款"隻有10%是有保險的。世界真的能應付360億美元的損失嗎?沒有人想弄明白。在5月15日星期二早上的會議上,沃爾克、貨幣主計長托德·康諾弗,以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威廉·伊薩克和歐文·斯普拉格都認為,大陸銀行的倒閉將是一場大災難,決定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注入資本。
他們把這個意思兜售給了財政部長唐納德·裏甘。他要求私人銀行救援繼續進行,各銀行要拿出所需的部分資金。午飯後,沃爾克打電話給普雷斯頓,請他於次日上午在紐約召集7家銀行董事長的高峰會議。他們在位於四十四街和第五大道的摩根銀行辦公室裏秘密開會,到會的有摩根、大通、花旗、美洲、化學銀行、銀行家信托、製造商漢諾威銀行的董事長,以及高級銀行監管人員,包括沃爾克。會議由普雷斯頓主持,充滿著既感傷、又有鬥誌的氣氛。有些銀行家慷慨陳詞,回顧華爾街昔日的光榮,當時摩根財團張羅私人救援活動。製造商漢諾威銀行的約翰·麥吉利卡迪爭論說銀行家們應該單幹。普雷斯頓采取低調處理和調解的態度,讓那些較為激烈的銀行家們把話說完。歐文·斯普拉格回憶說:"他的態度十分冷靜。他向後靠著,有點在推動別人。我感到他非常有技巧。"15在這場銀行家的救援活動中頗有點裝模作樣的成分,因為他們擺出一副解囊相助的架勢,卻沒有拿出需要的資金。有些銀行監管人員發現銀行家們想搶功,但要把真正的風險和責任推給政府。花旗銀行副董事長托馬斯·西奧博爾德(後任大陸銀行董事長)提出了他的銀行參加的特別苛刻的條件,要求政府絕對擔保風險。斯普拉格後來寫道:"他們想表現出往裏投錢的樣子,但與此同時,他們要絕對保證不承擔任何風險。我說我不會對這種虛假的行徑投讚成票。"16那天和第二天,坐臥不寧的監管者請銀行家們在20億美元的資本注入中提供5億美元。在最後一分鍾,花旗銀行試圖加上保護銀行不受損失的文字。隻是在沃爾克給在加利福尼亞的花旗銀行董事長沃爾特·裏斯頓打了電話之後,才結束了這個僵局。這基本上是銀行家們冒牌的英雄行為:在同意投入5億美元資金之後,他們又坐下來爭論如何把風險推到其他銀行那裏去。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威廉·伊薩克直截了當地說:"銀行家們什麼錢也沒有損失,回過頭來看他們的參與完全沒有必要。"17最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有效地把大陸銀行收歸國有,掌握了80%的股份。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定了一條驚人的先例,規定所有的存款者都得到保險。該公司從來沒有為小銀行的倒閉提供過全額保險。華盛頓現在說有些銀行太大了,不能倒閉。然而,即使是美國政府的擔保和信用都不能立即製止銀行擠兌。普雷斯頓回憶說:"全世界的銀行家們都在說,"那又怎樣?"存款有美國政府擔保,他們全不以為然,真使我吃驚。"18大陸伊利諾銀行的後果富有諷刺意味。雖然此事暴露了現代金融市場上大銀行倒閉的無法接受的風險,但是政府創造了新的激勵機製,促使人們繞過小銀行,在大銀行裏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