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鮑德溫拒不承認公司在自詡的誠實方麵有任何失誤:"如果你問華爾街上任何50家投資銀行哪家銀行的職業道德水準最高,我敢向你保證口碑最好的是摩根士丹利。"15在華爾街的其他地方,奧林克拉夫特公司事件給人們帶來了深深的憂慮。摩根士丹利是華爾街的旗手,它的這些麻煩玷汙每個公司的名聲。"摩根士丹利的情況將損害我們所有的公司,"摩根的一個競爭對手說,"多年來,我們都沐浴於摩根士丹利在公司界所表現出來的高風亮節之中。"16奧林克拉夫特事件表明,在華爾街公司不斷發展和經營業務多樣化的過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作弊和走捷徑的機會。對於一些冷靜地注視著摩根士丹利前10年業務發展的前合夥人來說,奧林克拉夫特事件證實了他們的擔心。有一些人早就認為"事故"遲早會發生,這隻不過是時間問題。一個前合夥人說:
摩根士丹利從事的業務明顯有著利益衝突,遲早會惹來麻煩。以前,人們對待問題的態度是,如果你發現某項業務存在利益衝突,會立即予以拒絕。你不會去搶那最後一枚硬幣。而且,如果任何一筆錢會對維持客戶關係的基本問題產生不良影響的話,你從來不會予以考慮。摩根士丹利很快就將這些東西拋棄了,我總覺得他們丟掉的是他們的靈魂。
現在,企業兼並業已勢不可當。1979年,摩根士丹利為貝爾利基石油公司就其出售給殼牌石油公司提供谘詢,獲得了1430萬美元的巨額報酬——這是曆史上最大的一宗兼並業務。在貝爾利基公司拍賣競標中失利的公司中有兩家摩根士丹利的客戶——美孚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他們十分憤怒。怒氣衝天的美孚公司此後逐漸將其業務轉向美林公司,而格林希爾則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我們總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為客戶服務,而貝爾利基公司也是我們的客戶。"17與銀團業務不同,兼並谘詢業務需要得罪一些客戶來取悅另外一些客戶,因此它損害了華爾街的曆史紐帶關係。
當1981年8月杜邦公司用78億美元買下康諾科公司時,這種情況再次被暴露出來。在摩根士丹利的建議下,康諾科公司求助於杜邦公司,請它充當"白衣騎士"來抵禦西格拉姆公司的兼並攻勢。由於格林希爾和弗洛姆已與康諾科公司進行合作,杜邦公司不得不放棄摩根士丹利,轉向勢頭日盛的第一波士頓的喬·佩雷拉和布魯斯·沃塞斯頓小組。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摩根的出口部和1920年通用汽車公司的兼並開始,杜邦公司一直都是摩根財團的中堅。三個月的爭鬥使摩根公司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報酬。後來,摩根士丹利又與第一波士頓分享杜邦公司的承銷業務。通過兼並業務發展起來的新的銀行紐帶關係在承銷業務上同樣也表現得不那麼忠誠了。
1981年,摩根士丹利命中注定要陷入到比奧林克拉夫特兼並事件更為窘迫的境地之中。此事陰沉地預示著後來華爾街所發生的醜聞。事情起於對阿德裏安·安東紐的雇用。安東紐一家是60年代在紐約定居的羅馬尼亞難民,他們家境貧寒,不會講英語。阿德裏安的經曆是一部經典的成功故事:在他父親死後,他給母親當幫手,靠打工讀完了紐約大學,並於1972年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當年被摩根士丹利作為職員雇用後,他就擔心錢的問題。他為他母親在皇後區所經營的紡織業不景氣而感到苦惱,同時又擔心他所借的學生貸款的償還問題。
安東紐聰明而且善於交際,他著迷於圍繞在他周圍的新的財富,並且開始接受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開寶馬牌小汽車,住派克大街公寓。他是一家稱為"雙倍"的高貴俱樂部的成員,他時常出入於高檔飯店,在漢普頓閑蕩。許多感覺靈敏的人都想知道他榮耀的表象下所掩蓋著的某些東西。"他隻是外表看起來很不錯,穿著講究,保養良好。"他的一個朋友說。18他一開始從事的是公司融資業,但很快就被吸收到格林希爾日益增長的兼並業務中去了,在這裏,一個新來者可以很快就獲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資料。
1973年,安東紐與他以前紐約大學的同學、現在在一家交易所工作的詹姆斯·紐曼一起策劃了一筆交易。安東紐向紐曼提供被兼並公司的備選名單,紐曼花錢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獲利後兩人平分。他還與其商學院的另外兩個同學做了同樣的交易。開始時,他們所下的賭注非常有節製。他們總共進行了18筆交易。在第一筆交易時,安東紐告訴紐曼,摩根士丹利代表塞爾坦特德公司處理聖戈班蓬——穆鬆公司兼並該公司的投標。他們因此而購買的塞爾坦特德公司的股票淨賺了1375美元。在第二筆交易中——紐曼此時已搬到邁阿密並接受了另外一份經紀工作——安東紐透露,由摩根士丹利提供谘詢的西巴——蓋吉公司將要出價兼並芬克西茲公司。他們隨即投下了較大的賭注購買芬克西茲公司的股票。再有,當摩根士丹利幫助北美菲利普公司投標兼並馬格納沃克公司時,安東紐和紐曼購買了1.76萬股馬格納沃克公司股票。這兩個年輕人真正開始擺起派頭來了,使用國外的巴哈馬銀行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