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歐洲大部分地區都被納粹所控製,丘吉爾知道他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智慧、魅力和能量來爭取美國人。他麵對一個新對手、一個有著同樣決心阻止美國人卷入戰爭的組織,即"美國第一"。該組織由兩名耶魯大學畢業生——小道格拉斯和金曼·布魯斯特發起組成,是對付威廉·艾倫·懷特委員會的產物,而且很快把查爾斯·林德伯格拉了進來。林德伯格關於美國第一的演講使人們對他殘剩的英雄崇拜喪失殆盡。他遊曆全國作演說,聲稱"三個想把這個國家拉入戰爭的最重要的集團是英國人、猶太人和羅斯福政府"。19他大談美國政府和新聞界中的狡詐的猶太人影響。
盡管林德伯格的講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倫敦每夜遭空襲的恐怖引起了美國人對英國人的極大同情。1940年11月重新當選後,羅斯福的力量得到加強,他逐漸增強了對英國的援助。他和丘吉爾談判用美國50艘舊驅逐艦換取西印度群島的8個英國空軍基地。1940年11月下旬,洛西恩勳爵發出英國現金危機的警報,12月初,丘吉爾告訴羅斯福,英國已經到了"沒有能力支付現金的時刻"。20就在英國走投無路的那年秋天,摩根財團和羅斯福政府重新聯合向英國提供除參戰以外的所有援助。這種友好關係使雙方都鬆了一口氣。1940年12月24日,萊芬韋爾同羅斯福在白宮聊了一陣之後告訴總統:"不論我們對國內事務的看法有何不同,我和我的同事們全心全意地支持你向英國提供無限的物資援助,支持你的國家防備政策。"21那個周末,羅斯福在廣播裏作了一篇拉家常式的演說,支持英國,萊芬韋爾為這次演說出了一些點子。"當你說"給予"時,意思是給予或借給英國貨物、槍炮、輪船、飛機、彈藥和其他一切所需,……你並沒有興趣給英國一個銀行賬戶,而是給她所需要的東西。"22在廣播講話中,羅斯福激勵美國人民把美國變成保衛"民主的軍工廠"。一周後,他要求國會通過租借法案,以讓華盛頓保證為英國在美國的戰爭物資訂貨單付款,並無限期出租物資。這樣做不會立即增加同盟國的負擔。羅斯福希望租借法案在戰後能避免再次發生戰爭債務和賠款的困境。丘吉爾稱這為"任何國家曆史上都未曾有過的最沒有不良動機的法案"。23摩根顯然支持這個法案,因為這排除了它再次扮演一戰時期的融資角色的可能。
正當林德伯格和其他孤立主義者極力反對租借法案時,羅斯福和財政部長摩根索試圖找出一種戲劇性的辦法來回擊關於英國在世界各地儲存著數百億美元閑置資產的指控。他們決定要求英國搞一次大蝕血本的公開的自我犧牲行動,把英國在美國的主要工業股票賣掉,以示英國在求援前用盡了各種辦法。1941年3月,在國會通過租借法案前夕,羅斯福和摩根索通知白廳,英國必須立即賣掉一批重要的股票。白宮自己選了英國一家在美國最有價值的工業股票——美國粘膠纖維公司,它是庫爾托的紡織帝國的一個附屬公司。該公司有7個工廠和18000名雇員,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纖維的生產廠商。華盛頓執意要求急速出售,並規定72小時之內是宣布出售的最後期限。
英國人覺得居然還得向老朋友表示忠誠,實在是有失身份。一個包括湯姆·卡托在內的憂心忡忡的代表團,向塞繆爾·庫爾托總裁透露了消息,庫爾托以堪為楷模的方式作出反應,隻問了一個問題:"不管對我和我的公司有何種困難,出售股票這件事對國家利益是否至關重要?"24當卡托回答說,是戰時融資的關鍵利益所迫,愛國的庫爾托立刻以"股"殉國。庫爾托公司董事必須在36個小時內作出安排——撤資速度之快,在曆史上肯定是無出其右。
為把美國的粘膠纖維公司賣給英國的投資者,J.P.摩根公司向英國財政部推薦,由摩根士丹利和狄龍——裏德負責這次出售,華爾街23號提供必要的銀行貸款。這次出售的處理使英國人怨恨多年。在變幻不定的戰爭情況下,很難知道什麼樣的價格才能對英國投資者有吸引力。紡織業的股票價格一直波動得很厲害,而且通常需要數周的承銷工作被壓縮到幾天。英國得款5400萬美元,而由摩根士丹利和狄龍——裏德牽頭組成的17家銀行承銷團向公眾出售股票得款6200萬美元,差額部分都裝進了自己的腰包。有些英國人,特別是丘吉爾,認為他們被這些銀行宰了一刀。那時,庫爾托公司的董事們聲稱,該公司僅有形資產就值1.28億美元。顯然,出入太大。
戰後,丘吉爾冷冰冰地諷刺這次拍賣:"在美國的這家英國庫爾托的公司,應美國政府的要求,以相對低的價格被我們給賣掉了,後來公司又以相當高的價格在市場上重新出售,而我們卻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25當哈羅德·斯坦利從1949年的一份報紙上看到丘吉爾回憶錄節選中的這段描述時,他震驚了。通過摩根建富公司的哈考特勳爵,他做了廣泛的努力來使丘吉爾修改這段文字。他甚至利用了丘吉爾與他妻子路易絲(前帕克·吉爾伯特夫人)昔日的友誼——丘吉爾數年前在紐約出事故時,她曾幫助過他。在修改他這本書時,丘吉爾同意刪去銀行家通過這筆生意獲利豐厚的文字。但他堅持己見,即美國粘膠纖維公司價值被遠遠低估了。在出售時,各方同意將此事交由一個三人仲裁小組處理。在戰後那場尖銳的訴訟中,庫爾托公司得到英國政府的額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