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一定等得心急如焚,因為這個信息將決定著他的整個政治生命。哈維剛到,麥克唐納就迫不及待地一把從他手中把電文搶過來,急匆匆地向同僚們聚集的地方跑去。這一瞬間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曆史後果,因為麥克唐納根本沒有檢查電文的內容,甚至沒有確認發送者的身份,他說電文是由一個不具名的紐約銀行家發來的,而內閣大臣們則誤認為這是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傳來的信息。而事實上,這個消息是喬治·惠特尼發給英格蘭銀行的,而不是發給內閣的。
從摩根建富的檔案中,人們失望地看到,這份具有顛覆政府性質的電報實在是平淡無奇。電文簡單地表達了對英國當時急需貸款處境的同情,但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削減預算要求。看後令人覺得枯燥無味,似乎擬稿人在起草時是極度小心謹慎的。但是,對於又熱又累,經長時間的辯論已陷疲憊的眾閣僚們,卻從電文的最後幾句話中發現了惡毒的含義。
在上文中,我們一如既往地把我們的真正想法告訴你們。請及時告訴我們英國政府的意願,我們將在24小時內把我們的決定反饋給你們。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正在研究中的方案將得到英格蘭銀行和倫敦金融城真誠的認可和支持,從而在恢複國際社會對英國的信心方麵邁出一大步?24當麥克唐納宣讀電文時,內閣會議室內發生了一陣騷動,連站在房子外麵的歐內斯特·哈維爵士都聽到了。他後來回憶說:"裏邊一片混亂。"25這最後一段話顯然隻是針對英格蘭銀行的。但對於在場的人來說,這喚醒了他們對於倫敦和紐約私人銀行之間暗中交易的恐懼。另一個問題是,麥克唐納顯然提到了削減10%的失業救濟金,而在摩根的電文中根本未提及此事。後來,在追憶此事的來龍去脈時,格倫費爾告訴拉蒙特:"內閣大臣們不斷重複地指出,美國銀行家堅持讓英國政府削減10%的失業救濟金……如果麥克唐納的確把此說成是美方條件之一的話,那麼他一定是自己編造的,因為電文中從未提及此事。"26電報原稿證明格倫費爾出言有據。
麥克唐納覺得他沒有得到內閣的授權,來采取緊急削減預算的措施,以重新恢複外界對英鎊的信心。內閣爭論愈演愈烈,到晚上10時20分,麥克唐納來到白金漢宮,向國王喬治五世遞交了辭呈。他顯得非常激動又心煩意亂,他告訴國王說:"一切都完了。"27由於堅持要削減預算,麥克唐納同自己黨內最有勢力的一派發生了衝突,他現在知道他已經破釜沉舟。國王命令他第二天一早與保守黨反對派領導人斯坦利·鮑德溫,和自由黨赫伯特·塞繆爾爵士一起再到白金漢宮來。為了分散政治風險,並保證減少失業救濟金的議案得以通過,國王邀請他們三人組成一個聯合政府。麥克唐納繼續作為新政府的首相,而新政府仍屬保守黨性質。
這個新政府通過對汽油、啤酒、煙草和個人收入增加稅賦,以及降低公務員工資等手法來削減預算赤字。J.P.摩根公司向英國提供了2億美元作為周轉資金的貸款,法國也提供了2億美元的貸款。遺憾的是,事實證明這些措施都無法再次建立起人們對英鎊的信心。許多工黨人士認為麥克唐納是個賣國者,對他進行了尖銳的批評。9月,共產黨人在議會門前遊行示威,他們堅持認為是缺乏人性的銀行家們及其同謀者的騙術,把英國工人推向了悲慘的境地。失業工人洗劫了巴特西市,騎警隊在牛津大街衝擊示威者。人們普遍認為,是紐約的聯邦儲備銀行搞垮了英國政府。倫敦的《每日先驅報》在頭版刊登了喬治·哈裏森的照片,指責紐約策劃了矛頭指向英國社會福利事業的這一陰謀。該報當天的頭條新聞是:"《每日先驅報》今天披露美國銀行家令人瞠目,而成功地圖謀操縱英國的內政政策。"28可以想象,當格倫費爾聽到這種誤解後,會是怎樣地哭笑不得。巧妙地遊刃於政治的陰影中,像鬼魂一樣從危機中脫身,並對一些重大事件施加難以目測的影響,這就是完美的格倫費爾藝術。據他自己講,在議會的聽證會上,當別人不斷質問他時,他就裝成一個"村裏的傻瓜"。他向拉蒙特坦白說:"上屆政府認為喬治·惠特尼的那份長電話記錄是出自聯邦儲備銀行之手。所以,現在人們把麥克唐納的失敗歸咎於可憐的喬治·哈裏森的跋扈行徑;而根據我的經驗判斷,喬治·哈裏森並不會因此而失眠。"29真的是摩根財團搞垮了工黨政府?麥克唐納本人事後替銀行家開釋,強調當時需要采取措施來保證英鎊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摩根的記錄證明,銀行的確有意回避提出削減預算的具體數字。但是,毋庸置疑,華爾街要求減少失業福利決不是秘密,而且當時絕大部分的美國銀行都反對華爾街向英國提供任何大規模的貸款。摩根私下別無所圖,而隻是表示了銀行家通常的心態,傾向於緊縮政策和主張削減開支。是英國政府要捍衛金本位製,使自己成為外國投資者的奴隸,而摩根僅僅是表達了銀行家們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