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對皮爾龐特的航運卡特爾尤其感到不安。他們害怕國際商業海運公司的商船會專門將產於美國內地的商品通過摩根鐵路運到東海岸港口,繼而運到歐洲。摩根的合夥人喬治·珀金斯證實了這一點,有一次他得意地說,該航運托拉斯"實際上將會把我們的鐵道終點站延伸到大西洋彼岸"。21似乎皮爾龐特·摩根在編織一張環繞世界的無縫大網。

皮爾龐特必須跟唯一的一家死硬派競爭,這就是英國的丘納德航運公司。鮑林認為缺了它會大大削弱托拉斯的影響力(這有可能還有些個人恩怨在裏麵:有一次因為丘納德公司的工人罷工,皮爾龐特被困在利物浦,當時他就發誓再也不跟這家公司打交道了)。現在,英國航運界幾乎驚慌失措,公眾也紛紛要求議會"救救"丘納德,為英國保留一片海洋。一個議會委員會給丘納德施加壓力,不讓出售它。英國海軍部需要在緊急關頭能調用跨大西洋的船隻,也害怕丘納德落入外國人手中。為了討好這家公司,英政府給了它豐厚的補貼來造兩艘新船——毛裏塔尼亞號和露茜塔尼亞號,它們都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汽船。作為交換條件,丘納德公司同意由英國控製並隨時聽候英政府調遣。

在創建一個托拉斯的過程中,皮爾龐特還從未被迫跟外國政府爭鬥。但隨著融資規模越來越國際化,並越來越影響到主權利益,就不可避免染上了政治色彩。皮爾龐特為了平息英國人的恐懼,遊說了殖民事務大臣約瑟夫·張伯倫。他是個暢言無忌的批評家,並且采用了現代跨國公司的慣用手法:他將美國的擁有權掩蓋起來,首先在托拉斯的名字"國際商業海運公司"上作文章。皮爾龐特還同意在他的英國船上配英國水手,管理層派英國管理人員,並讓它們掛英國國旗。最後,他的英國船隻也成為英國海軍的預備隊,戰爭期間可以被征召。但是國際商業海運公司的股權信托5人小組必須是美國人占多數,他們是皮爾龐特和他的合夥人查爾斯·斯蒂爾,還有懷德納、伊斯梅和皮裏勳爵。

國際商業海運公司將成為皮爾龐特·摩根的一大敗筆。在布爾戰爭結束後,航運業迅速萎縮,摩根財團與丘納德公司大搞價格戰,結果兩敗俱傷。從它1902年創立開始,摩根辛迪加就努力地要卸掉國際商業海運公司不想要的證券擔子。該股票的水分太多——即價值太虛——甚至紐約證券交易所都拒絕它上市。1906年,承銷商手裏還握著幾乎80%的股份。正如《華爾街日報》事後對皮爾龐特的航運托拉斯做了這樣的結論:"海洋對於這位老人來說太大了。"22英國人對皮爾龐特的反感或許改變了他在倫敦的合夥公司J.S.摩根公司的局麵。以前不僅該公司絕大部分的資金是由他出的,並且絕大部分的美國合夥人都來自家族成員。在20世紀初期,皮爾龐特不遺餘力地營建他的倫敦產業,而更多的合夥人都將是英國人,各種的決定也更多地從政治上考慮了。1900年,他簽字請克林頓·道金斯爵士任合夥人,此人是位傑出的公務員,剛結束他在埃及的公務,並將成為印度財政部長。報界又大造輿論,說摩根的手要伸到印度去。

很明顯,由於皮爾龐特對道金斯的合作不太滿意,他轉而於1904年與巴林銀行商談合並事宜。他還害怕在華爾街崛起的新對手。巴林銀行的雷維爾斯托克勳爵在回憶他與皮爾龐特就此事的會談時這樣寫道:"他猛烈地抨擊力量不斷壯大的猶太人和洛克菲勒集團,並不止一次地說我們和他的公司是紐約僅有的兩家由白人組成的公司。"23這兩家公司多年以來一直都相互認同,認為各自分別是在這兩個城市裏的頭號新教公司。

擬議中的合並計劃是巴林銀行辦理倫敦的業務,摩根銀行辦理紐約的業務,而J.S.摩根將解散。但談判失敗了,雷維爾斯托克勳爵認為原因有二:皮爾龐特害怕合並倫敦產業會讓道金斯失望;另外,傑克·摩根在倫敦待的時間很長,他在合並後的公司裏的位置是個棘手的問題。雷維爾斯托克本人也害怕被皮爾龐特蓋了過去,他認為摩根父子間"相互沒有感情與信心"。24就在1905年談判破裂後不久,道金斯因心髒病發作而辭世。於是,傑克被委以一項敏感的任務,為J.S.摩根公司招募有背景的英國合夥人。現在摩根準備付出相當高的代價,吸收一些英國成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