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皮爾龐特是被亂世中的華爾街腐蝕了,他也有出人意料地心軟的時候。1861年,也就是政府卡賓槍事件那年,24歲的皮爾龐特狂熱而真誠地愛上了阿米莉亞·斯特奇斯(咪咪)。她是個虛弱的女孩,長著鵝蛋臉,頭發中分,皮爾龐特認識她兩年了。她的父親是哈得遜河藝術學校的讚助人,母親是個出色的鋼琴家。皮爾龐特和咪咪在她家東十四大街住處結婚的時候,咪咪已經到了肺結核晚期。皮爾龐特得把咪咪背下樓來,在婚禮中一直扶著她。客人們在遠處透過一扇敞開的門目睹了這幅動人的畫麵。婚禮後,皮爾龐特背著新娘上了一輛等候他們的車。
他們的蜜月十分感人,甚至有些古怪。皮爾龐特帶著咪咪遊遍了地中海溫暖的港口,一心希望她能恢複健康。4個月後咪咪在尼斯病故,皮爾龐特痛不欲生,他對咪咪的深深愛戀從未消退。後來他買了生平第一張畫,畫著一位瀕死的年輕女郎,他把它掛在壁爐上的一個顯眼的位置。與咪咪的情感經曆或許給了皮爾龐特以錯誤的教訓——他怕自己感情迸發,覺得必須壓製自己根深蒂固的浪漫情懷。摩根家族的人雖然外表嚴峻,但一直是多愁善感的。他們在公共場合含而不露,私下裏感情卻相當熾烈。五十年後,皮爾龐特在遺囑中贈款10萬美元,蓋了一座肺結核病人療養院,名叫阿米莉亞·斯特奇斯·摩根紀念館。就連他的兒子傑克也認為對咪咪的紀念很神聖,隻能低聲地談論。
看到兒子行事如此魯莽,擇偶又如此讓人吃驚,朱尼厄斯下決心要把兒子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皮爾龐特和朱尼厄斯·摩根之間是完全可以互相信賴的,但兩人的意誌也有激烈的衝突。1864年,朱尼厄斯特意安排27歲的皮爾龐特和年長他30歲的查爾斯·達布尼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即達布尼——摩根公司,這個公司是朱尼厄斯在紐約的代理機構,資金由他提供。他保留公司發放信貸和選擇客戶的最後控製權。朱尼厄斯希望達布尼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皮爾龐特,以後的二十六年中,朱尼厄斯一直在兒子身邊設置著這樣一位穩健的父親的形象。
皮爾龐特的個人生活也步入了正軌。1865年5月,他娶了弗朗西絲·路易莎·特雷西——大家叫她範妮。她的父親查爾斯·特雷西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律師,後來為皮爾龐特處理法律事務。範妮身材修長,容貌俊秀,嘴唇像玫瑰花蕾般美麗。她的雅致的手套和耳環頗有品味,看起來十分溫和高雅。如果說咪咪使皮爾龐特短暫地癡狂,那麼弗朗西絲則讓他恢複理智。但是皮爾龐特對咪咪魂牽夢縈,而與範妮的"現實"婚姻最終失敗了,給兩人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皮爾龐特對愛情的渴望一直得不到滿足,積聚多年,終於隻能尋找發泄情感的其他出路,而且說來難聽,發泄"途徑"還不止一個。
朱尼厄斯和皮爾龐特這對摩根父子聯袂出現在世界銀行業舞台之時,正值銀行業的力量急劇擴張之際。我們稱那個時代為"領主時代"。這一時代適逢鐵路業和重工業的興起,新興產業所需的資金遠遠超過了最富裕的個人或家庭的財力。然而,麵臨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金融市場還限於當地,而且規模有限。銀行家配置經濟稀缺的信貸。隻要有銀行家的批準認可,就可以使投資者消除疑慮,相信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是可靠的——因為當時政府尚無機構來管理證券發行和募資說明書——銀行家就深深地參與到公司的經營之中。公司於是漸漸與銀行家聯合起來。例如,紐約中央鐵路後來就被稱作摩根鐵路。在工業革命的這一時期,各大公司蓬勃興起,但極不穩定。在狂熱的增長中,許多行業都掌握在肆無忌憚的推銷商、騙子和股票操縱者手中。即使是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也常常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術把他們的奇思妙想轉化為民族工業。當時還沒有專職的管理人員。銀行家得給證券做擔保,要是公司欠債不還,他們往往得自己經營公司。隨著領主時代的繼續發展,金融和商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起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部分工業脫離了銀行家的控製。由於對公司有著如此的影響力,主要的銀行家像接受雇民供奉的領主一樣,養成了一種居高臨下的作風。他們依一整套慣例進行經營,我們後來把這套慣例叫作"紳士銀行家準則"。摩根財團不僅把這一準則從倫敦帶到了紐約,而且在20世紀很長的時期內一直嚴格地執行。根據這一準則,銀行並不設法尋找生意或尋求客戶,而是等客戶拿著一應俱全的介紹信找上門來。銀行不開設分行,也不接手新公司,除非它們和前一家銀行清了賬。其主旨不是競爭,至少不是過於公開地競爭。這意味著不大肆宣揚,不搞價格競爭,也不挖其他公司的客戶。這樣的安排有利於根基紮實的銀行,而使客戶處於從屬附庸的地位。然而這是一種藏而不露的競爭——一片劍未出鞘的天地——不是什麼卡特爾,盡管常常看起來是這樣。表麵的溫文爾雅蒙蔽了許多批評家,使他們看不到銀行之間潛藏的險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