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人們未曾想到會有人將大眾化的火鍋做成了高端品牌,不僅席卷了中國,還衝出了國門。海底撈創造了餐飲界的一個傳奇,它引起的決不是反應,而是轟動。
三伏天,海底撈依然門庭若市。為什麼這麼熱的天人們還排隊來吃火鍋?
因為這裏的服務好到無可挑剔:怕眼鏡被火鍋熏得模糊,他們免費提供眼鏡布;怕手機被弄髒,他們免費提供“包丹袋”;怕長頭發影響吃飯,他們免費提供頭繩……排隊怕什麼?這裏有免費的零食、點心和果盤,還有免費的美甲和擦皮鞋服務等。
盯上海底撈的不隻是消費者,還有想吸引和研究消費者的人群,他們或者溜進海底撈內部,或者點上一桌火鍋,或者把這當成案例搬上課堂,研究海底撈究竟怎麼想出這麼多“變態”的服務,怎麼讓服務員各個像打了雞血一樣來回穿梭。
但是,有人說海底撈你學不會。管理公司本就不是依著菜譜做菜,學上一招半式就能做出幾盤菜,真正有功力的人沒有招式,就像張三豐教給張無忌太極劍,要求他忘記招式才能去比武。一拳一掌一劍裏盡顯功力的不是劍招,是“劍意”,這樣遇到敵人才能千變萬化,無窮無盡,這就是無招勝有招。就像到海底撈,從員工手冊和規章製度裏你很難找到他們服務的秘訣,但海底撈服務員的笑容就是比8顆牙齒的微笑好看和燦爛。
那什麼是海底撈的“劍意”?無疑是張勇給海底撈注入的一股氣。企業就是企業家內心世界的外部投射,企業呈現的狀態、發展的秘訣正是企業家的內在和外延,比如他的一言一行。所以,海底撈也並不是學不會,關鍵是從哪裏學起,要想深入地了解和模仿海底撈,不如從讀張勇的言行開始。
“雙手改變命運!”
真正的行善是引路而非施舍。張勇做海底撈隻是個幌子,他想做的是一個幫助別人改變命運的平台。大部分人不想世代做農民,可很多原因致使他們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張勇有錢,但不施舍,他做的是引領他們走上靠自己的雙手致富的路。海底撈的大部分員工都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的農民,張勇從教給他們怎麼坐地鐵,怎麼用ATM機開始,手把手教他們做不與社會脫節的現代人。
試想,當老板改變了員工世代的命運,讓他們過得更好時,他們怎會不賣命工作?
“老板對員工像家人,員工對顧客就像家人!”
不管是不是受過教育,人對於別人的好壞都是很敏感的,你是不是真心對他們好,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海底撈的員工住著舒適的大房子,享受著星級賓館的服務待遇,父母還拿工資,孩子能免費上學,連離職都有“嫁妝錢”,換作是誰,誰不會將心比心呢?
…………
領導者的格局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領導者的每句話、每個決策都對企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功夫決不隻是下在危急關頭或者生死瞬間,而是在平時,在每個最平常不過的工作日裏。
真正的力量也是如此,藏於每句話語之後,希望讀者能感受得到。
第一卷 除了拳頭,知識能讓人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