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範丹特立獨行
範丹,字史雲,東漢時人。在幼年時,範丹就表現出高遠的誌向,並且品行高潔,節操剛烈。當時的人對此不太清楚,勉強範丹出來做縣吏。仕宦本來不是範丹所好,於是他打算裝死逃跑。沒想到計劃泄露,範丹於是逃入山林隱居起來。
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範丹下山,遊曆長安,並拜當時通儒馬融為師。鑒於範丹的德行,官府多次請召範丹做官,但是範丹未曾屈節應召。
後來,範丹被舉薦為孝廉,被任命為郎中、萊蕪長,但是尚未離開京城,母親就因病去世,故未能成行。守喪期滿之後,範丹複為郎中,革除弊政;開通清廉平夷之路,塞絕邪惡冤枉之門;舉薦有用的人才則不拘囿於他的地位,罷黜不肖之徒則不畏懼強權。在範丹的治理下,風氣為之一新。
範丹品行高雅,恭謙節儉,且四體勤快,能親事勞苦,不喜歡假借於人。他曾與侍從各自擔負著重物徒步行走,別人不堪勞累,而範丹卻神情輕鬆自若。後來被太尉征辟入府擔任幕僚,範丹知道自己性情清高狷介,為了使自己避免與眾俗合汙,常常佩戴皮繩上朝以自警。
黨錮之禍以後,範丹攜妻子兒女遁逃於梁沛之間,自認為不能匡世濟時而引以為憾。在這段日子裏,範丹用小車推著妻子,徒行敝服,以替人算卦為生,有時候客居在他人簷下,有時候就依宿在樹下,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多年。之後,又結草屋而居,居所非常簡陋,生活也是上頓不接下頓,但是範丹甘之如飴。後來,漢靈帝解除黨錮,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相繼舉薦範丹,但範丹辭而不就,於185年卒於家中,享年74歲。按其遺囑,舉行了簡單的葬禮,因其聲望高,當時送葬的人達2000多人。
知識拓展:黨錮之禍。
東漢桓帝、靈帝時,當權者分為宦官、外戚兩派,交替專權,東漢王朝危機四伏。世家大族李膺等聯結太學生抨擊朝政。166年,宦官將李膺等逮捕,後雖釋放,但終身不許做官。靈帝時,外戚解除了黨禁,並且計劃誅殺宦官,但因有人走漏了消息而失敗。宦官於169年將李膺等百餘人下獄處死,並陸續囚禁、流放、處死數百人。後來,靈帝在宦官挾持下下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曆史上稱為“黨錮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