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子文逃富
鬥子文是春秋時期楚國有名的令尹(相當於宰相)。
鬥子文位高權重,但是為官清正,從不徇私枉法。鬥子文的堂弟仗著堂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行事肆無忌憚。一次,他在街市上與人糾纏不清,之後被官吏抓入衙門。原因是他不但買東西不給錢,還恃強淩弱,將賣主打倒在地。在衙門裏,他仍然囂張蠻橫,告訴負責案件的廷理,說自己是令尹子文的堂弟。廷理聽後,為了巴結鬥子文,便將其釋放。然後去鬥子文家述功,豈料被鬥子文痛斥一番,並命令他重新抓捕堂弟。盡管堂弟的母親一直苦苦哀求,但是鬥子文仍然不為所動,要求依法辦事。
鬥子文雖然身為令尹,但是家中積蓄竟然不能夠維持一日的日常生活用度。楚成王聽說鬥子文幾乎是上頓不接下頓,因此每逢朝見時就預備一束幹肉、一筐幹糧送給子文。而這一行為,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了國君對待令尹的常例。楚成王每次給鬥子文增加俸祿,鬥子文總是避不上朝,直到楚成王停止給他增加俸祿,他才返回朝廷任職。有人對此感到奇怪,便問鬥子文:“人活著就是圖個富貴,你卻對金錢避而遠之,這是為什麼呢?”鬥子文回答說:“從政當官之人,應當以庇護百姓為職責,百姓的財物空了,我卻得到了富貴,這是使百姓勞苦來增加我自己的財富,那麼我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我的行為並不是在逃避富貴,而是在逃避死亡。”
在鬥子文的輔佐下,楚國不僅財力日漸增強,而且軍事實力也日漸強盛。鬥子文擔任令尹27年,使楚國不斷發展壯大,為後人所推崇。
鬥子文死後,他的侄兒鬥椒作亂,楚莊王一怒之下滅了鬥子文的整個家族若敖氏。但莊王追念子文對楚國有大功,赦免了子文的孫子克黃。
知識拓展:令尹。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國貴族當中的賢能來擔任,且多為羋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數外姓之人為令尹(吳起、黃歇、李園),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