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錢太守(1 / 1)

第182章 一錢太守

東漢時人劉寵,字祖榮,東萊郡牟平縣人,因為精通經學而被舉薦為孝廉,擔任東平陵縣令。劉寵仁愛寬厚,十分清廉,因此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後來母親身染疾病,劉寵棄官回家照顧母親。百姓知道劉寵要離開,紛紛前來相送,因為送行人數眾多,道路被堵塞,車子無法前進,劉寵隻好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後來,劉寵升遷擔任會稽太守。山裏的老百姓樸實拘謹,有的竟然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從前,他們往往被官吏欺詐,劉寵擔任郡守之後,廢除了許多煩瑣苛刻的規章製度,並嚴令禁止部屬擾煩百姓。

不久之後,郡中風氣得到很大改善。因為政績卓著,劉寵被征召為將作大匠(掌管宮室修建之官)。劉寵離任之時,山陰縣有五六個須發皆白的老翁,每個人手裏捧著一百錢,以表達對這位父母官的謝意。劉寵安慰他們說:“各位長者何苦要這麼做呢?”

老翁們回答說:“山穀裏無知識的人,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經常派遣官吏到山穀民間搜求財物,白天黑夜不斷,有時狗通宵狂吠不止,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百姓再也看不到官吏來擾亂民間。我們活到這把年紀,難得碰到這樣的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我們而去,因此鄉民們委托我們前來送別,並送上這些錢,以表示我們的心意。”

劉寵一向清廉自守,本不願收下這些錢,但又不忍拂逆鄉民們的一片心意,於是從每人手中挑了一枚錢。

告別老翁,待出了山陰縣界,劉寵把錢投入江裏。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變得更加清澈,於是把這一段江取名為“錢清江”,並在岸邊蓋了一座“一錢亭”,還在紹興蓋了“一錢太守劉寵廟”,以此來紀念這位清廉仁厚的太守。

知識拓展:漢代“舉孝廉”。

“舉孝廉”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它規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推舉的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在漢代,“孝廉”已作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是不能為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