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震畏四知(1 / 1)

第179章 震畏四知

東漢人楊震,從小接受父親教誨,少年時便聰明好學,後拜名儒桓鬱為師,學習儒家經典。幾年之後,楊震通曉經傳,博覽群書,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弱冠之後,楊震拒絕了許多大官的征辟,一心秉承父親遺願,設館授徒。楊震堅持有教無類,且學問博大精深,因此遠近欽慕,四方求學之士絡繹不絕,學生多達3000餘人,被人尊稱為“關西夫子”。

30多年間,楊震一直以正直清白教誨學生。做官之後,楊震同樣以正直清白自守。他始終以“清白吏”為座右銘,嚴格要求自己恪盡職守,不私受賄賂,一切事情都秉公辦理。

在一次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楊震得知昌邑縣縣令是王密。當初在荊州時,王密因為楊震的舉薦而得到重視。如今經過故人管轄之地,楊震決定前往拜訪一下。兩人見麵,自然是一番寒暄敘舊。等到了晚上,王密懷揣著十斤黃金來到楊震住所,想要楊震給他打通關係。楊震遺憾地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您不必擔心,送金這件事在夜間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回答說:“這件事情,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後非常慚愧,便帶著金子回去了。

楊震為官,從不謀取私利。他的子孫們也與平民百姓一樣,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簡樸。曾有親友勸楊震為子孫後代置辦些產業,楊震堅決不肯,他說:“讓後世人都稱他們為‘清白吏’的子孫,這樣的遺產,難道不豐厚嗎!”

知識拓展:楊震唯才是舉。

楊震為官唯才是舉,選賢任能。漢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楊震被調入朝廷擔任太仆之職,後來升為太常。楊震在任太常之前,博士(漢代的博士是指太學的老師)選舉大多名不副實。楊震任太常後,唯才是舉,他所選用的陳留、楊倫等人,都是通曉經書、學識過人的名士,能將所從事的本門學業弘揚光大,儒生們對此稱讚不已。